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年的时空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年的时空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泛珠三角 经济差异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摘要】:当前,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内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合作生机勃勃,在此发展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被迅速推出,旨在打破大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瓶颈、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且早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初期,区域内即存在大珠三角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状态和云贵川广等较低的经济水平状态两种空间格局,区域内经济差异较大。而根据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内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均衡的动态过程,优化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和良性互动,则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内增长极点地区的相邻和扩散等效应打破原有的平衡和状态,最终促使区域向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发展。因此,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多年以来,探索区域内经济差异发展趋势、空间结构演化态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则对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深入实施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统筹东中西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现状进行简要的概述。随后从区域经济合作十年来经济差异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对泛珠区域内陆9省区市域经济时空差异演化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软件对泛珠三角区域及区域内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索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收敛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泛珠三角区域内陆9省区在合作十年来的经济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内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但区域三大地带内经济差异均呈增大趋势;从空间维度上来看,泛珠三角区域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的空间“二元”结构,并出现空间“俱乐部”现象,但空间结构格局在区域合作十年来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区域内的核心增长极一直处于珠三角地区。——从空间计量实证结果来看,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年来,一方面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交通状况、城镇化水平等对泛珠三角区域及其分区域增长均发挥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泛珠三角区域整体及其分区域均呈现β收敛,且区域内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其自身的基础和投入,空间自相关、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泛珠三角 经济差异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导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不足之处12-13
- 1.4 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13-16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6-27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2.2 理论基础17-22
- 2.3 文献综述22-27
- 3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27-32
- 3.1 总体经济稳步增长27
- 3.2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7-28
- 3.3 交通网络迅速构建28-29
- 3.4 合作协议不断签订29-32
- 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年经济差异的时间维度分析32-38
- 4.1 测算方法32-33
- 4.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的演变过程33
- 4.3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相对差异的演变过程33-35
- 4.4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地带间分解35-37
- 4.5 小结37-38
- 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年经济差异的空间维度分析38-54
- 5.1 测算方法38-39
- 5.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39-41
- 5.3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演变41-50
- 5.4 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集聚形态对比50-52
- 5.5 小结52-54
- 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4-68
- 6.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54-59
- 6.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59-67
- 6.3 小结67-68
- 7 结论及对策建议68-72
- 7.1 结论68-69
- 7.2 对策建议69-72
- 尾注72-73
- 参考文献73-7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被珠三角遗忘的角落[J];新经济杂志;2003年09期
2 胡靖;珠三角重新整合与“龙头”城市之争[J];特区经济;2004年02期
3 李小芳;从“泛珠三角”看“长三角”[J];沪港经济;2004年08期
4 唐志军;;珠三角绿洲[J];招商周刊;2004年41期
5 陈菊;;“泛珠三角”会让长三角坐立不安吗[J];房地产导刊;2004年05期
6 赵起超;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经验和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5年06期
7 魏大姣;;关于提升珠三角经济发展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02期
8 徐印州;;珠三角经济发展观察与展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小放;关于珠三角地区调整经济结构问题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1997年04期
10 程序;赖剑华;曹艳锋;黄升;施捷鹏;;中国的珠三角,世界的珠三角[J];黄金时代;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正;;走“一体化”与“多元化”之路——从深圳与珠三角的发展定位说开去[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莫世祥;;珠三角战略演进与运作评估[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羲;司徒尚纪;许桂灵;;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的区域整合与对策[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4 杨浩明;;2012年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0(2012~2013)[C];2013年
5 张丽华;;《珠三角经济转型与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互促进》[A];第七届珠三角流通业学术峰会暨“珠三角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韦保建;;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发展经验 探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若干思考[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尹科;彭晓春;;珠三角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圈[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8 吴楠;陈健;;后金融危机时代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抓住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及产业升级机遇[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谢建社;;世界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向明;程红宁;;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与展望[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霞;中小企业应齐力打开商机[N];商务时报;2009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何又华 雷贤辉 吴艳珑;大美珠三角 幸福新起航[N];南方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唐林;泛珠三角省区侨联(社团)侨商助推贵州发展会议召开[N];贵州民族报;2012年
4 王寅;特色产业带动珠三角经济[N];企业家日报;2013年
5 南方日报评论员;推动珠三角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N];南方日报;2013年
6 宋梅;长三角珠三角难逃产业结构趋同[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记者 李桂文 通讯员 任宣;以广州为中心建珠三角“脊梁”[N];广州日报;2005年
8 庞彩霞 张建军;珠三角向何处去[N];经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何振红 万建民 庞彩霞 杨阳腾;珠三角:增长方式谋求转变[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梓 实习记者 王舒怀;再造珠三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慎彭真;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年的时空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2 张晓丹;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的演化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3 彭少斌;珠三角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聂惠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镇化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李佳鸿;港商在珠三角投资的区位布局与经济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魏晓彬;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7 曾建平;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珠海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段勇;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许冰镔;珠三角与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梁金光;珠三角一体化下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4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1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