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对环境造成了损害,长期累积形成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恶化,被污染的空气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已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后,人们对干净的空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且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提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第一大经济区而区域性大气污染逐渐显现,污染问题频繁发生的长三角为例进行研究,对长三角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做出合理评价,在此基础上知道该地区大气处在什么样的状态,然后依此充分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与空气质量的关联程度,并选取主要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决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创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空气质量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的自然与经济状况,选取相关建模指标的原因及用模糊评价对长三角主要城市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第四章主要是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的关联性分析,介绍了指标的选取与来源,模型的构建,面板模型的平稳、协整检验,模型的选取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五章依据上述分析的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价,及经济社会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了更好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了相关策略;第六章主要是总结与不足,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及不足之处。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的状况的评价及与主要的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建立了对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模型及经济社会主要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主要的城市空气质量均在相应的III级标准内,然而大多都在II及与III级标准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与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程度为:第三产业值对空气质量有正向影响,人口密度,人均生产总值,工业粉尘排放量和第二产业比值这四个指标均对空气质量有负效应,且工业粉尘排放量和第二产业比值这两个指标与空气质量的关联性较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这意味着长三角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依旧不容乐观,且经济社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为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空气质量 评价 模糊综合 面板模型 关联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选题来源9
- 1.1.3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0-13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创新及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论文创新点16
- 1.3.3 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综述18-34
- 2.1 空气质量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知识18-20
- 2.1.1 空气质量相关知识18-19
- 2.1.2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相关知识19-20
- 2.2 模糊数学理论20-23
- 2.2.1 模糊集合20-21
- 2.2.2 模糊关系和模糊矩阵21
- 2.2.3 隶属函数21
- 2.2.4 模糊综合评价法21-23
- 2.3 面板数据模型理论23-33
- 2.3.1 面板模型的概述23-24
- 2.3.2 面板模型的检验24-29
- 2.3.3 面板数据模型及选择29-32
- 2.3.4 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评价34-52
- 3.1 自然环境概况34-35
- 3.2 经济发展概况35-38
- 3.3 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评价38-51
- 3.3.1 数据来源38-41
- 3.3.2 空气质量综合评价41-43
- 3.3.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评价43-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对长三角空气质量的关联性分析52-66
- 4.1 指标的选取与模型构建52-54
- 4.1.1 指标的选取与来源52-53
- 4.1.2 模型的构建53-54
- 4.2 面板的平稳和协整性检验54-60
- 4.2.1 因变量的选取54-58
- 4.2.2 面板的协整检验58-60
- 4.3 面板数据模型的关联性研究60-61
- 4.3.1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60
- 4.3.2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60-61
- 4.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的关联性分析61-63
- 4.4.1 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的关联分析61-62
- 4.4.2 人均生产总值对空气质量的关联分析62
- 4.4.3 第三产业值对空气质量的关联分析62-63
- 4.4.4 工业粉尘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关联分析63
- 4.4.5 第二产业比值对空气质量的关联分析63
- 4.5 本章小结63-66
- 第五章 对策建议66-70
- 5.1 完善区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合机制66
- 5.2 健全大气污染相关法律法规66-67
- 5.3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67
- 5.4 加强控制汽车尾气和扬尘治理67-68
- 5.5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68
- 5.6 提高公众参与度68
- 5.7 本章小结68-70
- 第六章 总结与不足70-72
- 6.1 总结70-71
- 6.2 不足71-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78-79
- 附录B:各指标原始数据值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3年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J];节能与环保;2013年05期
2 韩福敏;“九五”时期我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评价[J];安徽化工;2001年06期
3 朱长顺;富拉尔基区空气质量状况及改善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1期
4 李建英;倪艳翔;洪从豹;;景德镇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年04期
5 黄菁莲;;石河子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5期
6 常芝英;茆永峰;杨治国;;延安市九五、十五期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韩法昌;王博;吴辉;;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的分析与改进措施[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赖琴周;;翁源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对策探讨[J];环境;2009年S1期
9 刘克利;王旭东;孙红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2年06期
10 王德智;仲照彬;;牡丹江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治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周炜;李军;田凡;刘华诚;;武昌地区燃放烟花爆竹禁改限实施前后空气质量状况对比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刘春琼;史凯;袁志忠;;上海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分形结构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3 杨雅媚;曹军骥;李库;;汉阳陵地下博物馆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对文物的影响[A];第五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郑艳萍;;唐山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彩梅;我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N];鄂尔多斯日报;2013年
2 记者 冯永锋;环保部:公布8月份空气质量状况[N];光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冯永锋;第三季度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公布[N];光明日报;2013年
4 ;菏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N];菏泽日报;2013年
5 ;玉溪市县区2013年9月下旬环境空气质量状况[N];玉溪日报;2013年
6 ;菏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N];菏泽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秋蕾;10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发布[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记者 张剑雯;太原环保局发布1—7月空气质量状况[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9 任晓明;我市通报1至7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N];太原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梁玉桥;三季度全区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尚好[N];广西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越;包头市空气质量状况(2011-2015)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胡冰;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刘q,
本文编号:747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4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