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1:08

  本文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发展中国家 经济社会 能源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工业化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总量控制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构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和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择“金砖四国”的巴西、印度、中国和“亚洲四小虎”的泰国和马来西亚5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趋势和主导因素,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巴西、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的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呈“U”型变化趋势,且协调度在濒临失调发展与中级协调发展间过渡,其中巴西由于各方面趋势良好,于2011年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程度;除中国外,其余四国的拐点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与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密不可分;各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注重替代能源的使用,有效实现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下降,促进协调度逐渐上升;中国由于改革开放等政策和国情决定了其拐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技术层面原因,2003年中国经济水平的上升才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综上,完善能源发展模式和政策、提高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水平、开发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实行能源结构多元化战略以及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经济社会 能源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工业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12.1;F11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 研究内容11
  • 1.4 技术路线11-12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方法12-14
  • 2.1 理论基础12-13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12
  • 2.1.2 资源稀缺性理论12-13
  • 2.2 模型方法13-14
  • 第3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发展现状14-27
  • 3.1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4-19
  • 3.1.1 巴西14-15
  • 3.1.2 印度15-16
  • 3.1.3 中国16-17
  • 3.1.4 泰国17-18
  • 3.1.5 马来西亚18-19
  • 3.2 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与环境现状19-27
  • 3.2.1 巴西19-21
  • 3.2.2 印度21-22
  • 3.2.3 中国22-24
  • 3.2.4 泰国24-25
  • 3.2.5 马来西亚25-27
  • 第4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27-37
  • 4.1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27-30
  • 4.1.1 评价指标体系27-28
  • 4.1.2 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修正28-30
  • 4.1.3 国家选取及数据来源30
  • 4.2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趋势分析30-37
  • 4.2.1 巴西31-32
  • 4.2.2 印度32-33
  • 4.2.3 泰国33-34
  • 4.2.4 马来西亚34-35
  • 4.2.5 中国35-37
  • 第5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37-39
  • 5.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7
  • 5.2 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37-38
  • 5.3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38-39
  • 第6章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元正;区域非平衡协调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年08期

2 陈洪泉;协调发展论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李苏平;实施持续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县域小康建设[J];前进;2003年03期

4 魏后凯;;走向互动融合的城乡协调发展——《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评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5 刘敏;;论协调发展战略及其持征[J];开发研究;1988年05期

6 周振华 ,于立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年03期

7 苗长虹;区域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河南为例[J];经济地理;1994年02期

8 王雅林;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战略理论问题[J];龙江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9 ;江苏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J];学海;1995年06期

10 庞元正;论经济周期非平衡协调发展战略[J];新视野;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航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布局研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2 宋智;刘利;姜涛;;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多规协调”机制研究——以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规划实践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凡;傅畅梅;;STS视阈中的区域发展观解读——东北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晓说;以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N];惠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中部崛起 西部突破 东部开发 北部攻坚 大力实施“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N];遵义日报;2013年

3 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孙月平;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由共同发展转向协调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4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协调发展促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5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协调发展促社会和谐[N];中山日报;2005年

6 果布柳作;金阳:努力探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色[N];凉山日报(汉);2008年

7 本报记者 崔武;《青潍日区域空间布局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专家评审[N];青岛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静;“中东西”战略奠定科学发展新格局[N];石家庄日报;2013年

9 记者 程明盛 实习记者 王根荣;中山发展处于比较协调水平[N];中山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友明;研究我州如何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N];凉山日报(汉);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美萍;我国区域协调的制度安排[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7年

3 张永锋;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子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翠萍;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D];南京大学;2015年

6 张建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反思及构建企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7 徐斌;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8 赵荣;鄂尔多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贾芸硕;改革开放以来党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程及经验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明花;福建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9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49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