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反贫困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1:05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反贫困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 收入再分配 城镇贫困 反贫困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加之体制转型、结构调整及社会的改革深化,我国已步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改革开放37年以来,我国在扶贫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脱贫人数看,全国累计脱贫人数逾6.6亿人,超过了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国家;从贫困发生率来看,已由1978年的30.7%降到了2014年的8.5%,成绩斐然。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民众,我国人民生活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然而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尚有一定距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个倍增计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振奋人心,并承诺要在2020年实现。但我国贫困人口存量仍然十分庞大,目前我国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未能脱贫,形势不容乐观。显然,若想实现这两个奋斗目标,就必然会伴随着消贫和减贫。若我国还有贫困居民,就无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因此未来六年将是我国的扶贫攻坚期,只有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只有强化社会合力、做到精准扶贫,这样到2020年才能使7017万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现在,我国城镇公共设施日益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迅速,然而在这日渐繁荣的城市里,贫困仍然是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由于城镇贫困群体所得到的救助只能维系其日常的温饱,且经常面临着失业、无保障的医疗、养老、住房以及无法负担子女的教育投入等问题,因此他们面临着更高的社会风险;由于在我国扶贫过程中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及其相关制度安排,因此导致城镇反贫困缺乏社会合力,缺乏精准性,在长期的扶贫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要想消除贫困,首先要改革国家的社会保险。国外在社会保险方面做得精而细。具体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护理保险、遗嘱保险、残障保险、子女教育保险等九大类险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很好的分散了社会风险,也使得贫困群体数量大为减少。而本文正是基于我国城镇贫困群体面临的不断增长的社会风险,从社会保障视角出发,以社会救助为依托,以社会保险为主要手段,本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探索建立全国人人统一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保障体系来消除贫困。城镇反贫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属于社会保障的一个专题。所以,本文将新常态作为研究的背景,基于社会保障视角来探索完善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反贫困的对策。通过对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构成和规模、生活现状、社会保障以及发展趋势的深入阐述,认为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存在城镇贫困群体收入低且增速缓、未享受到社会保险应有的保障、社会救助标准不科学、形式单一、贫困代际转移突出、贫困群体就业难、教育差等问题;此后分析了以上问题的成因,认为主要是收入再分配不完善,转移支付水平低、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落后,后代脱贫能力薄弱、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力量参与反贫困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在本文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提出了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反贫困的一系列对策: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且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完善税收税种,增加对贫困群体的转移支付、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防止贫困代际转移、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积极促进贫困群体就业、明确扶贫主体责任,实现城镇贫困群体的精准脱贫等。
【关键词】:社会保险 收入再分配 城镇贫困 反贫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4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8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18-20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内容19-20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20-22
  • 1.4.1 本文的创新点20-21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21-22
  •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22-28
  • 2.1 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22-24
  • 2.1.1 新常态、小康生活水平与小康社会的界定22-23
  • 2.1.2 贫困的界定和贫困线的标准23-24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4-28
  • 2.2.1 社会保障理论24-26
  • 2.2.2 公平与正义理论26
  • 2.2.3 收入再分配理论26-27
  • 2.2.4 发展经济学理论27-28
  • 3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8-41
  • 3.1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和构成28-31
  • 3.1.1 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28-29
  • 3.1.2 城镇贫困群体的构成29-31
  • 3.2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31-36
  • 3.2.1 城镇贫困群体的收入现状31-35
  • 3.2.2 城镇贫困群体的医疗服务现状35
  • 3.2.3 城镇贫困群体的子女教育现状35-36
  • 3.3 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36-39
  • 3.4 城镇贫困群体的发展趋势39-41
  • 4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41-53
  • 4.1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存在的问题41-46
  • 4.1.1 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标准不科学、形式单一41-42
  • 4.1.2 城镇贫困群体未充分享受社会保险制度应有的保障42
  • 4.1.3 城镇贫困群体收入低42-43
  • 4.1.4 贫困代际转移突出43-44
  • 4.1.5 城镇贫困群体就业难、子女教育水平低44-46
  • 4.2 城镇贫困群体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46-53
  • 4.2.1 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46-47
  • 4.2.2 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47-48
  • 4.2.3 收入再分配不完善,城镇贫困群体的转移收入水平低48-49
  • 4.2.4 贫困群体子女教育水平落后,后代脱贫能力薄弱49-50
  • 4.2.5 公共资源分配不均,阻碍了贫困群体的脱贫50-53
  • 5 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反贫困的对策53-62
  • 5.1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53-55
  • 5.1.1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顶层设计53-54
  • 5.1.2 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4-55
  • 5.2 完善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55-57
  • 5.3 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增加对贫困群体的转移支付57-58
  • 5.4 改善贫困子女教育,防止贫困代际转移58-59
  • 5.4.1 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58
  • 5.4.2 促进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58-59
  • 5.5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积极促进城镇贫困群体就业59-60
  • 5.6 明确扶贫主体责任,实现贫困群体的精准脱贫60-62
  • 结论62-63
  • 主要参考文献63-67
  • 后记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敬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重视收入再分配[J];北方经贸;2004年01期

2 吕扬;崔姝;;收入再分配中的简单模型[J];中外企业家;2011年17期

3 文雯;;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尹路;;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5 李天铎;教育投资和收入再分配政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5期

6 高书生;我国收入再分配规模估算[J];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7 张军,何永贵;强化政府主导型收入再分配机制的国际借鉴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1期

8 和志蓉;我国社会收入再分配忽略公平之原因及其矛盾化解[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9 和志蓉;;当前收入再分配的突出矛盾与调解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10 赵长茂;;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J];w,

本文编号:788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88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