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3:31

  本文关键词: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城融合 发展策略


【摘要】:开发区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开发区在设立目的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原因,开发区出现了一系列产城功能分离的问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南省工业化的中坚力量,也是长沙市城镇化的重要区域,在园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产城功能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较差等导致了园区职住空间分离、潮汐式交通等问题,阻碍了园区人口集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产城融合发展研究,有利于实现其产城融合发展、宜居宜业的发展目标。本文从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引进相关的理论、方法与研究视角,系统梳理了有关产城融合的国内外理论,借鉴了国内外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及实际管辖范围为研究区域,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其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并系统分析了长沙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其产城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结论如下:(1)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整体程度一般,其产业发展较好,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市功能的建设稍有欠缺,特别是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等方面园区居民和职工的满意度较低。(2)结合长沙经开区产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影响其产城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产业因素、设施因素、规划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沙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政府对土地的供给干预,对其功能的定位和产业的布局,还有对园区公共配套设施的供给;以及在市场运行机制作用下园区企业对发展战略的调整,市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促进园区城市功能的建设;同时产城融合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城镇化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三组动力的合力促使长沙经开区产城不断融合发展。(3)长沙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包括通过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完善设施和优化环境,以园区功能的多元化促进人口融合;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空间适度融合。
【关键词】: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城融合 发展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7
  • 1.2.3 已有研究评述17-18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18-21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3.3 研究框架19-21
  •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经验借鉴21-34
  • 2.1 相关概念21-23
  • 2.1.1 开发区21
  • 2.1.2 产城互动21-22
  • 2.1.3 产城融合22
  • 2.1.4 产城分离22-23
  • 2.2 基础理论23-27
  • 2.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23
  • 2.2.2 紧凑城市理论23-24
  • 2.2.3 新城市主义理论24-25
  • 2.2.4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25-26
  • 2.2.5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26-27
  • 2.3 经验借鉴27-34
  • 2.3.1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27-29
  • 2.3.2 筑波科技城29-31
  • 2.3.3 昆山开发区31-32
  • 2.3.4 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启示32-34
  • 第三章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测度34-56
  • 3.1 研究范围界定34-35
  • 3.2 长沙经开区产城发展概况35-41
  • 3.2.1 地理区位35-36
  • 3.2.2 长沙经开区产城发展历程36-38
  • 3.2.3 长沙经开区产城发展现状38-41
  • 3.3 开发区产城融合测度体系的构建41-47
  • 3.3.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41-42
  • 3.3.2 评价指标的选取42-43
  • 3.3.3 产城融合测度步骤43-47
  • 3.4 结果分析47-54
  • 3.4.1 长沙经开区产城融合度总体评价47-48
  • 3.4.2 产业发展水平评价48-49
  • 3.4.3 城市功能融合程度评价49-54
  • 3.5 存在的问题54-56
  • 3.5.1 产业结构单一,制约园区经济发展54
  • 3.5.2 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满意度较低,影响人口集聚54-55
  • 3.5.3 空间融合和人口融合程度较低,职住空间分离55-56
  • 第四章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分析56-67
  • 4.1 长沙经开区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56-62
  • 4.1.1 产业因素56-57
  • 4.1.2 配套设施因素57-59
  • 4.1.3 规划因素59-61
  • 4.1.4 环境因素61-62
  • 4.2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力机制62-67
  • 4.2.1 政府力及其作用分析62-63
  • 4.2.2 市场力及其作用分析63-65
  • 4.2.3 社会力及其作用分析65
  • 4.2.4 政府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的合力作用分析65-67
  • 第五章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67-74
  • 5.1 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67-69
  • 5.2 完善设施和优化环境,以功能促进人口融合69-70
  • 5.3 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空间适度融合70-7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6.1 结论74
  • 6.2 创新点与不足74-75
  • 6.3 研究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1
  • 附件81-83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捷;开发区可以发展得更好──访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赵云栋[J];开放潮;2001年08期

2 王傲兰;开发区往哪走[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9期

3 郑京淑;开发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江苏为例[J];安徽决策咨询;2002年01期

4 刘涛;入世后的开发区:痛并快乐着[J];科技创业月刊;2002年02期

5 孙振华;开发区如何“开”而能“发”——从合肥两家国家级开发区看我省开发区努力的方向[J];湖南经济;2003年09期

6 钟木达;对福建省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开放潮;2003年09期

7 李振文;重要战略机遇期广西开发区加速发展的战略选择[J];广西经贸;2003年11期

8 施用斌;开发区发展新阶段的政策取向[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11期

9 祖强,张蔚菊,薛莉;当前江苏省开发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唯实;2003年10期

10 杨思涛;开发区的动力与活力[J];人民论坛;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栋;;中国大陆开发区的发展与探讨[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2 雷诚;范凌云;;由“政策区”到“综合城区”——开发区的转型之路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尤毅平;;开发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吴宝霖;;用立法手段促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祁巍锋;;浙江省开发区管理模式选择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佩华;吴小慈;;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创新开发区管理模式[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金莎;;浦东治理模式特点及其对中国开发区现代化治理的启示[A];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国际大都市区域发展战略——“国际大都市区域发展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解晓宏;;关于开发区建设用地几个政策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中共上海市工业党校课题组;;上海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有管理模式探讨[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10 许景;;群像空间:长三角开发区群体化发展行为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两会报道;开发区管委会亟须明确地位管理权限[N];广州日报;2007年

2 吴锋;开发区风向标:谁最具竞争力?[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开发区必须在清理中实现转型[N];南方日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沈文敏 赖伟行 何勇 张志峰 宣宇才;各地开发区继续“停、清、撤”[N];人民日报;2006年

5 聂春林邋实习记者 王传晓;开发区扩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记者 张勇斌 师威;举全市之力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N];铁岭日报;2006年

7 何迪邋实习生 胡晏梅;我市开发区管理工作受省督查组肯定[N];孝感日报;2007年

8 记者 胡丹;省政府调研组来我市调研开发区建设工作[N];黄冈日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李建平;开发区之于昆明:意味杂陈[N];昆明日报;2009年

10 陈少蔚;山东开发区将面临再次“瘦身”[N];中国企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霞;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洪燕;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志胜;开发区的治理与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文庆;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张艳;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D];同济大学;2008年

6 冷希炎;中国开发区制度空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彦恒;基于系统理论的开发区产业演进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刘刚;北京市开发区土地资源开发与微观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赵臻;基于托管模式下中国开发区建设的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蔡宇飞;基于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国家级经开区与高新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姝;我国开发区管理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宇灏;我国开发区治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缪红波;浙江省开发区管理体制发展和完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艳;开发区建设对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福喜;开发区投资环境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孙立平;区域开发区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柳鹏飞;河南省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李晓琳;我国开发区建设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潘群威;后开发区时代省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海军;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3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43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