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1:05

  本文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功能 经济增长 互联网金融


【摘要】:金融产业是一国发展的必要支撑力,在国际金融合作频繁、金融创新加快等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金融产业的产业分布和运作状态处于动态变化中,而金融产业集聚既是这一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变化结果的展现。金融产业集聚是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为高频率的金融活动和高效率的金融交易,以及高金融产值的实现。传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产业集聚通过多种途径对本地经济增长形成促进作用,使现实中的集聚区具有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双重属性,提高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可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增长。而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发生了改变。鉴于此,本文考虑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新背景、新特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这一新型金融角色,重新审视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以及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以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出新的结论,为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立足于新型金融环境,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通过对金融产业集聚、经济增长和互联网金融等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分析,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在构建全面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区域的金融产业集聚度综合得分。其次,使用省市层面的全面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金融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地域性限制力度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发生改变,金融服务的地域性特征减弱,由金融产业集聚引致的经济增长差距逐渐缩小。最后,本文进一步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P2P网贷平台交易额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P2P交易额与全国四大区域的GDP都有较高的灰色关联度,因此,互联网金融具有跨区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功能 经济增长 互联网金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83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本文创新点11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11-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19
  • 2.1 金融产业集聚内涵13-14
  • 2.2 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14-15
  • 2.3 金融产业集聚测量方法15-16
  • 2.4 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6-18
  • 2.5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19-37
  • 3.1 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和特点19-21
  • 3.1.1 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19-20
  • 3.1.2 金融产业集聚的特点20-21
  • 3.2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现状分析21-29
  • 3.2.1 金融产业集聚的总体分析22-23
  • 3.2.2 金融产业集聚的分行业分析23-29
  • 3.3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分析29-37
  • 3.3.1 经济增长的来源29-31
  • 3.3.2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31-37
  • 第四章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37-52
  • 4.1 金融产业集聚的核算37-43
  • 4.1.1 主成分分析法37
  • 4.1.2 集聚度核算37-43
  • 4.2 模型设计、变量及数据43-46
  • 4.2.1 面板数据模型概述43
  • 4.2.2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43-44
  • 4.2.3 定性分析44-46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46-50
  • 4.3.1 基于2006年-2010年数据的实证47-48
  • 4.3.2 基于2009年-2013年数据的实证48-49
  • 4.3.3 基于2009年-2013年除去北京等六个省市的数据的实证49-50
  • 4.4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50-52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52-56
  • 5.1 研究结论52-53
  • 5.2 政策建议53-54
  • 5.2.1 合理引导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53
  • 5.2.2 多种方式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平衡性53-54
  • 5.2.3 重视互联网建设,推动全国性信息化进程54
  • 5.2.4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形成统一的金融业监管体系54
  • 5.2.5 整合优化多种金融要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54
  • 5.3 研究展望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简介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钦先 ,孙伟祖;论基于金融产业的金融发展[J];浙江金融;2005年05期

2 田霖;;提升中部金融产业竞争力探析[J];经济视角;2007年06期

3 田霖;;金融产业竞争力研究评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9期

4 戴小平;;金融理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培养[J];浙江金融;2007年12期

5 郭佳;;北京金融产业集聚模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1期

6 武晓鹏;;提升北京市金融产业竞争力[J];北京观察;2008年08期

7 张学波;;金融创新之于金融产业组织特性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7期

8 陈云桥;;我国金融产业集聚面临的若干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9 张婷;;金融产业集聚研究评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10 赵蒙楠;王旭;;金融产业聚集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平;;金融危机与金融产业的历史相随性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汲传排;研究发展金融产业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N];北京日报;2008年

2 记者 田铁流 通讯员 李莉;着力推动金融产业快发展大发展[N];惠州日报;2012年

3 ;产城人融合 科技金融产业融合 补佛山短板[N];佛山日报;2013年

4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滕泰;莫让金融产业过度发育[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王德恭;发展艺术金融产业潜力巨大[N];中国文物报;2013年

6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陈劲;金融产业文明将如何演进?[N];经济观察报;2014年

7 记者 张文学;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做大做强金融产业[N];邢台日报;2014年

8 王坤;发展经济应把振兴金融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N];黑龙江日报;2007年

9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桂芳 胡智勇;打造“金融硅谷”,,做大做强广东金融产业[N];南方日报;2007年

10 实习生 王明明 记者 刘娟;做强金融产业 打造经济发展“钱”途[N];大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明;基于产融结合的中央企业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罗安邦;中国区域金融产业集聚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王定祥;金融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于尚艳;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以研;移动金融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绪;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俞思静;金融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邱识;中国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周素娟;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陈大雁;金融产业集聚与城市竞争力的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温磊;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娅丽;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8 杨深珠;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张岚;金融产业集聚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畅;北京金融产业集聚的模式选择及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4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84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