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乌蒙山区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乌蒙山区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可持续发展通常是指人口具有一种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发展状态。山区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展一直深受尖锐的人地矛盾制约,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以云南乌蒙山区为研究区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借鉴有关理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实地调查、GIS集成等方法,从人口的自然变动、社会经济变动、迁移变动、相对资源承载力等方面探讨云南乌蒙山区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云南乌蒙山区人口呈现出数量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素质低下、结构不合理、人口大量外流、留守人口问题严重等特征。同时,该区域还出现相对资源承载力不高,人口严重超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除受气候恶劣,地质环境复杂,灾害多发,土地生产能力弱等自然条件限制外,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市工业化发展缓慢,交通闭塞,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人们思想观念陈腐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针对云南乌蒙山区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人口发展呈现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人口布局,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解决该地区突出的人地矛盾和贫困问题,最终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时空演变 可持续发展 云南乌蒙山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C92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域社会10-11
- 1.1.2 山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战略性问题11-12
- 1.2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12-15
- 1.2.1 云南乌蒙山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对象12-13
- 1.2.2 人口问题是云南乌蒙山区发展难题13-14
- 1.2.3 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选题意义14-15
- 1.3 相关研究评述15-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5-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6-19
-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19-23
- 1.4.1 论文框架19-21
- 1.4.2 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23-26
- 2.1 两种生产理论23
- 2.2 适度人口理论23-24
- 2.3 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24-26
- 2.3.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内涵24
- 2.3.2 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24-25
- 2.3.3 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5-26
- 第3章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时空演变特征分析26-56
- 3.1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自然变动特征分析26-39
- 3.1.1 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26-29
- 3.1.2 人口再生产变动情况29-31
- 3.1.3 人口年龄构成情况31-35
- 3.1.4 人口性别构成情况35-37
- 3.1.5 小结37-39
- 3.2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社会经济变动特征分析39-51
- 3.2.1 人口素质变化情况39-45
- 3.2.2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情况45-50
- 3.2.3 小结50-51
- 3.3 人口迁移变动特征分析51-56
- 3.3.1 人口流动变化情况51-53
- 3.3.2 人口分布变化情况53-55
- 3.3.3 小结55-56
- 第4章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分析56-80
- 4.1 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56-58
- 4.1.1 人口承载力研究公式56-57
- 4.1.2 人口承载力指数57-58
- 4.2 相对土地承载力分析58-64
- 4.3 相对经济承载力分析64-69
- 4.4 相对生活水平承载力分析69-74
- 4.5 相对综合承载力水平分析74-78
- 4.6 小结78-80
- 第5章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80-86
- 5.1 自然环境因素80-82
- 5.1.1 立体季风气候明显,天气恶劣80
- 5.1.2 地质环境复杂,地震多发80
- 5.1.3 山高坡陡,地表破碎80-81
- 5.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质差81
- 5.1.5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产出能力弱81-82
- 5.1.6 自然灾害频发82
- 5.2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82-84
- 5.2.1 历史发展环境不稳定82
- 5.2.2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82-84
- 5.3 政治文化因素84-86
- 5.3.1 人口意识观念陈腐84
- 5.3.2 政府管理服务能力羸弱84
- 5.3.3 社会消费能力弱,地区发展缺乏动力84
- 5.3.4 教育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下84-85
- 5.3.5 风俗陈旧,习惯粗陋85-86
- 第6章 云南乌蒙山区人口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86-91
- 6.1 人口可持续发展主体调控对策86-89
- 6.1.1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86-87
- 6.1.2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87-88
- 6.1.3 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88
- 6.1.4 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人口布局88-89
- 6.2 人口可持续发展客体调控对策89-91
- 6.2.1 结合地方实际,大力发展区域经济89-90
- 6.2.2 积极推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90-91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91-94
- 7.1 结论91-92
- 7.2 论文不足92
- 7.3 展望92-94
- 参考文献94-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98-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坤冰;;乌蒙山区发展研究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学刊;2013年06期
2 周丕东;崔嵬;詹瑜;孙秋;;贵州乌蒙山区农村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3 王X;;乌蒙山区经济发展路径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5期
4 罗锋;;柏格理与圣经基督教教会的关系探析——兼论柏格理前往中国西南乌蒙山区传教原由[J];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张绪清;陈福娣;但家荣;;乌蒙山区工业化时空演替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沈红;;石门坎的100年[J];中国民族;2007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川 记者 钟晓晴;切实实现乌蒙山区助农增收目标[N];四川日报;2014年
2 罗功臣;可否巧借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之机留住人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陶亮;乌蒙山区:蔬菜外运不用再“走后门”[N];经济参考报;2014年
4 刘志开;乌蒙山区新乐章[N];贵州日报;2007年
5 曲靖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李建军;共同打造乌蒙山片区旅游品牌[N];毕节日报;2012年
6 记者 何天文 王新明;乌蒙山区:引进智能大棚,贫户门口赚大钱[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7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带领农民实现“双富裕”[N];农民日报;2012年
8 记者 何川;挖掘潜力 发展优势产业[N];宜宾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胡晓涛 韩贤普;乌蒙山区扶贫攻坚的一面旗帜[N];毕节日报;2012年
10 蒲涛 熊筱伟 记者 陈君;连片扶贫缺啥补啥[N];四川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鹏;云南乌蒙山区人口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2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9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