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强度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源强度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结构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协调发展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则要求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目前,江苏省产业结构正处于“二、三、一”模式向“三、二、一”模式调整阶段,此时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是由于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使得江苏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能源强度的约束下,促进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其发展趋势以及地区差异。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1995-2012年江苏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强度数据,并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结果表明,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将明显降低能源地区的能源强度,但长期表现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产生正向的冲击效应;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在短期内会给能源强度带来明显的负向冲击。稳定状态时,能源强度的变动67%是由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引起的,产业结构贡献了12%。接着,分析了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互相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源消费强度会先上升然后再降低;能源的有限性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提高产业的能源利用率。对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进行的协调进化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子系统有序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产业结构子系统与能源消费结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子系统在复合系统的作用下都处于进化状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子系统进化速率稍大于能源消费结构子系统。最后,使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这两个系统的关系与作用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总结作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了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与良好协调之间。此外,低能源强度情景下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表明:在低能源强度情景下,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均实现了一定的优化,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了更好的协调发展水平。文章结尾,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能源强度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建议,并总结了文章的不足,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协调发展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F42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1 绪论15-22
- 1.1 选题背景15-1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8
- 1.3 内容概要18-19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9-21
- 1.5 可能的创新点21-22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22-35
- 2.1 产业结构相关研究22-25
- 2.2 能源消费结构相关研究25-29
- 2.3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关系研究29-32
- 2.4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研究32-34
- 2.5 研究现状评述34-35
- 3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发展现状分析35-46
- 3.1 江苏省概况35-39
- 3.2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9-42
- 3.3 能源消费现状分析42-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4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效应分析46-57
- 4.1 SVAR模型介绍46-47
- 4.2 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47
- 4.3 数据检验及模型识别47-50
- 4.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50-54
- 4.5 方差分解分析54-55
- 4.6 本章小结55-57
- 5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机理分析57-69
- 5.1 协调与协调发展理论57-58
- 5.2 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分析58-61
- 5.3 能源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分析61-63
- 5.4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进化分析63-67
- 5.5 本章小结67-69
- 6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实证分析69-79
- 6.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69
- 6.2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69-72
- 6.3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度模型分析72-75
- 6.4 低能源强度情景下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分析75-77
- 6.5 本章小结77-79
- 7 结论与建议79-85
- 7.1 主要研究结论79-81
- 7.2 政策建议81-84
- 7.3 不足与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92
- 作者简历92-94
- 学位论文数据集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年01期
2 江文;1992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4年03期
3 周天洪;北京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对比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2期
4 ;中国将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J];江西电力;2002年02期
5 马宪国;俞增盛;;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及调整规划探讨[J];上海节能;2002年05期
6 田志勇;关忠良;王思强;;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的熵应用研究[J];中国能源;2008年10期
7 马晓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J];中国能源;2008年10期
8 ;广东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渐唱主角[J];广东经济;2009年10期
9 石晓妹;张燕;;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益实证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8期
10 戚红艳;吴寿平;;广西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J];绿色科技;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杰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耿喜梅;;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关系探析——以1978—2010年为研究对象[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宁;湛必云;刘辉;;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晓芳;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路径[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一鸣;能源消费结构错位拖累产业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邓琴 通讯员 刘德俊;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N];韶关日报;2009年
4 蒋悦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存隐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超义;减少煤炭使用量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见习记者 阙燕梅;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速[N];期货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文波;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郭惠 姚雷;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用电比重[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吕继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N];宁夏日报;2014年
10 致公党市委副主委 刘晓光;加速结构调整 促进节能降耗[N];抚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新东;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基于3E系统协调的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玉新;减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郭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综合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何源;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杨亚会;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效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龚成武;基于能源强度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协调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宋铖;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郭均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洪晓芸;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10 马贤麟;经济增长进程中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政策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0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