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挖掘未来增长红利
本文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挖掘未来增长红利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方式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成本 环境约束 技术进步 创新型经济 刘易 收入分配 经济发展方式 消费倾向
【摘要】:正1.创新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刘易斯拐点的跨越,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再主要依靠传统意义上的要素红利。201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纷纷返乡,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民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成本;环境约束;技术进步;创新型经济;刘易;收入分配;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倾向;
【分类号】:F121
【正文快照】: 1.创新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刘易 斯拐点的跨越,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再主要依靠传统意义上的要素红利。201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纷纷返乡,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民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变为主要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怀德;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0年12期
2 金朝阳;浅论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J];图书馆建设;2000年03期
3 朱晓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康爱荣;试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李宗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探索历程述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王乾;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J];技术经济;2000年06期
7 柳思维;深入系统研究经济增长方式理论的新成果——刘平量教授新著《经济增长方式论》评价[J];琼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孙亚茹;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山西财税;2000年08期
9 田茂盛;落后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J];学习导报;2000年09期
10 晁永国;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邵平;陈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若干辩证关系[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2 谭仁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若干认识问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刘永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问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潘石;李贺军;;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跨越[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孙德华;杨漾;;全面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含义[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冯子标;;革新资本观念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宋冬林;金成晓;;从制度变迁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8 杨继瑞;;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姜兰;李玉峻;;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种表述及其含义[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10 宣红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识上的几个模糊点[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项紧迫任务[N];伊犁日报(汉);2006年
2 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 黄晓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N];北京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会;推动三个领域改革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王力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降耗增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样的提法不一样的内涵[N];河北日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菏泽日报;2005年
7 邓兰卿;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王梦奎 谢伏瞻 李剑阁 课题协调人:李善同 卢中原 候永志 执笔:张军扩 李佐军 赵怀勇 刘培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年
9 于新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记者 付平;通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维护金融稳定[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祖继;制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钟春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宗兆礼;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戴书松;无形资本投资、价值创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佟雪铭;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邱竞;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津鹏;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内涵及其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刘淑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韩孟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辰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的测量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吕伟;济南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鹿璐;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失业风险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若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董玉迪;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财政收入风险[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10 段志红;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1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