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设立了气候变化协调小组,2008年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迈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通过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这些都成为目前我国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应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低碳经济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围绕为什么要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什么是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怎样、下一步该如何提高构建水平等问题,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功能模型,其次,根据结构--功能模型,结合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思路、目标,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能源利用水平、区域低碳创新环境支撑水平、区域低碳科技创新水平、区域废物排放及治理水平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3年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整体评价和分项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约有1/3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整体发展水平还普遍较低;从横向来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及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从纵向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水平逐年呈上升态势,发展势头良好。最后针对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低碳创新系统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2.3 文献述评17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21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21
- 1.4 创新点21-22
- 2. 相关理论基础22-27
- 2.1 创新系统理论22-24
-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22-23
-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23-24
- 2.2 低碳经济理论24-25
- 2.3 生态经济学理论25-26
- 2.4 生态经济学与低碳经济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与分析27-33
- 3.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27
- 3.1.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27
- 3.1.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特征27
- 3.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框架27-32
- 3.2.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27-30
- 3.2.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30-31
- 3.2.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功能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4.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33-43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33-36
- 4.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3-34
- 4.1.2 指标体系的选择依据34-36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36-38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36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36-38
- 4.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方法介绍38-42
- 4.3.1 主成分分析法38-40
- 4.3.2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模型40-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5. 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实证研究43-64
- 5.1 指标数据的收集及处理43-44
- 5.2 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检验44-45
- 5.3 主成分的确定45-47
- 5.4 主成分得分的计算47-48
- 5.5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48-63
- 5.5.1 评价结果计算48-58
- 5.5.2 评价结果分析58-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64-69
- 6.1 主要结论64-65
- 6.2 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政策建议65-68
- 6.2.1 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重点扶持低碳技术核心产业65-66
- 6.2.2 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碳型产业结构体系66-67
- 6.2.3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67-68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68-69
- 附录69-74
- 参考文献74-7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0中国低碳创新经典案例”征集活动进行中[J];经济;2010年08期
2 陆小成;刘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架构分析与实现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6期
3 张宁;陆小成;杜静;;基于节能减排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协同激励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3期
4 ;“2010中国低碳创新经典案例”征集活动进行中[J];经济;2010年09期
5 苏龙飞;;低碳创新商机[J];经理人;2010年10期
6 王洁;;我国低碳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投资研究;2012年03期
7 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四维主体模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陆小成;;低碳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05期
9 刘茜;史云锋;贾峰;;《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创新理事会召开第三次对话会暨2012年年会[J];世界环境;2013年01期
10 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明星;;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构建[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崔大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与绿色低碳创新[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早报记者 肖婷;低碳创新需借助颠覆性“破局”[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敏婕;支持发展低碳创新技术企业[N];湘声报;2014年
3 记者 施艳燕;四个低碳创新项目落户园区[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安德鲁(Andrew Mitchell) 英国爱丁堡大学气候变化中心商务经理;杨映雪 译;苏格兰:一个低碳创新产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高志全;爱丁堡大学在莞成立中英低碳创新中心筹备组[N];东莞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林刚;青岛国企瞄准低碳创新品牌[N];青岛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娜孜木·叶鲁拜;产业低碳创新系统的演化机制与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王旭兰;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效率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陈晓慧;中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4 关璐;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5 郑立;我国制造业低碳创新系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6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2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