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及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0:25
本文关键词: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及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 演化 稳定性
【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人类进步、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是非再生的。因为矿产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无穷尽的开采利用,为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战略功能,我们应理性开采矿产资源。当许多企业聚集在矿产资源产地,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最终形成的一种产业共生群落即为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然而人们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系统的稳定性。论文主要研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及其稳定性。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给出了主要考察手段与创新点。在文献综述部分,论文依次论述了共生理论、产业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理论。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论文首先对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特征、结构模式等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形成的共生网络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阐述。根据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发展规律,可以将其动态演化划分成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或转型升级阶段[1]。其次,在对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逻辑斯蒂(Logistic)函数的单向依存型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发展模型,通过对系统演进过程的描述,将其简化为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在其形成过程中企业的产出水平变化,分析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实现稳定共生的条件并给出经济解释。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共生稳定出现在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的拐点之后,单向依存型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关键种企业必须足够的强大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发展。论文的实证部分以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为例。在对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结构模式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变历程。接着论文在构建系统稳定性模型时,首先以原材料转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上下游企业废弃物原料的流量关系,并将共生贡献值作为衡量系统稳定性的指标。然后利用废弃物的流量匹配度分析系统内的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中的企业必须协调有序,且当系统中上下游企业均处在各自的规模经济水平时,稳定性最优。在发展经济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 演化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1
- 1.1.1 选题的背景9
- 1.1.2 选题的意义9-11
- 1.2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概念界定11-13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13-14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6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14
- 1.4.2 论文的创新点14-16
- 2 相关的理论基础16-28
- 2.1 共生理论16
- 2.2 产业共生理论16-20
- 2.2.1 产业共生理论发展17-19
- 2.2.2 产业共生的特征描述19-20
- 2.3 循环经济理论20-23
- 2.3.1 循环经济理论概述20-21
- 2.3.2 循环经济的原则21
- 2.3.3 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21-23
- 2.4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理论23-26
- 2.4.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相关研究23-24
- 2.4.2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类型24-26
- 2.5 文献述评26-28
- 3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动态演化28-37
- 3.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特征28
- 3.2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结构和模式28-30
- 3.2.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共生网络概念界定28-29
- 3.2.2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9-30
- 3.3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运行机制30-33
- 3.4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动态演化33-36
- 3.4.1 形成阶段33-34
- 3.4.2 成长阶段34
- 3.4.3 成熟阶段34-35
- 3.4.4 衰退或转型升级阶段35-36
- 3.5 小结36-37
- 4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分析37-47
- 4.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的界定与表现37-38
- 4.2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38-40
- 4.3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模型构建及稳定性分析40-46
- 4.3.1 模型构建40-43
- 4.3.2 共生均衡稳定性分析43-46
- 4.4 小结46-47
- 5 实证研究——以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为例47-63
- 5.1 山东新汶矿区概况47-48
- 5.2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概况48-49
- 5.3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动态演化49-51
- 5.3.1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阶段49
- 5.3.2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成长阶段49-50
- 5.3.3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成熟阶段50
- 5.3.4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转型升级阶段50-51
- 5.4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分析51-61
- 5.4.1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稳定共生模型构建51-56
- 5.4.2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流量模型构建56-57
- 5.4.3 山东新汶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7-61
- 5.5 小结61-63
- 6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结论63
- 6.2 展望63-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 参考文献67-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续完)[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年11期
2 汪忠;廖宇;吴琳;;社会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李宁宁;;经济生态理论视角下的环保产业[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11期
4 丁绍安;;采区上山布置与区段平巷布置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年07期
5 陈慧斌;;基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二级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3期
6 邵莉;王萍;;循环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商场现代化;2012年09期
7 齐秀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循环经济对煤炭矿区规划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1年06期
8 张洪潮;薄艳;马小兰;昝会云;;煤炭产业集群生物链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9 崔德忠;;煤炭矿区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11年15期
10 彭小光;王敏;罗登辉;;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967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6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