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美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美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
【摘要】: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视角出发,分析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在任期间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框架,具体阐述美国政府在创新主体发展、创新区域空间、产业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孵化机构网络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战略布局 政府
【基金】:广东省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3B070101001、2014B070701003)
【分类号】:F171.2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驱动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1]。美国作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和风向标,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岗;美日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2 王水庆;论新材料的发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必要性[J];佛山陶瓷;2000年01期
3 郑吉伟;关于国家创新体系问题的再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0年04期
4 ;目前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建材装备;2000年05期
5 潘裕信;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国家创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年06期
7 ;中国计划投资100多亿推进国家创新体系[J];化工学报;2001年02期
8 路甬祥;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再思考[J];求是;2002年20期
9 赵彤,李承宏,滕福星;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10 王乔;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为民;;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童小芹;;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兼论地区的选择[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李熳;施静;刘晓春;孙宁;;学会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A];湖北省学会创新发展理论探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辉;;对跨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于景元;;国家创新体系与系统科学[A];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国家创新体系的三种模式[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陈宏愚;;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枢纽作用的对策建议[A];湖北省学会创新发展理论探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佑龙;;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游光荣;;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张景安;;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的思考[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壮;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钟瑛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建设有创新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势在必行[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李凌己 胡平;创新极: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汪浩;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江迪;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大有可为[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南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N];中国企业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齐芳;国家创新体系中,中科院位置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4年
8 孔欣欣;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创新体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柯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盛四辈;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群演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张国平;我国县域科技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琳;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尹向洋;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效率测算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李楠;借鉴美日经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D];河北大学;2008年
4 张晓波;国家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董金明;从制度与政策的视角看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何丽雅;国家创新体系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翔;中德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张泳;国家创新体系背景下的产学研一体化: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周本红;国家创新体系生态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付柔;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5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7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