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信息化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6:22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化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化 产业转型升级 耦合机理 两化融合


【摘要】: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不仅表现为信息资源从小集体向大众的转移集聚,还表现为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产业内的渗透和普及;不仅表现为信息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水平,还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社会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信息化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更替、新兴产业的孕育发展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环境的加速演变、竞争模式的进步升级提高了产业改革创新的迫切性,通过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合力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耦合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系统的胁迫交互作用,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国信息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利用中国各省市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中国31个省市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总体上信息化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逐年提高,但信息化提升速度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提升速度,且区域之间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两者的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仅1个省市的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优良协调水平,5个省市达到中级耦合协调水平,表明中国信息化水平、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尚存在不足,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效应尚需进一步提升。随后论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要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论文最后分析了基于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文章将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看作一个耦合系统,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理。并构建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子系统,并设立三级指标,对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文章采用邓氏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各三级指标间、指标与系统间、子系统与系统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深入诠释了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基于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产业转型升级 耦合机理 两化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9-11
  • 1.2.2 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关系的研究11-13
  • 1.2.3 研究文献述评13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13-16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内容14-15
  • 1.3.3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6-17
  • 1.4.1 论文的创新点16
  • 1.4.2 论文的不足16-17
  •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17-21
  • 2.1 相关概念17-19
  • 2.1.1 信息化的概念17-18
  • 2.1.2 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18
  • 2.1.3 耦合的概念18-19
  • 2.2 产业演进理论19
  • 2.3 产业融合理论19-20
  • 2.4 系统论20
  • 2.5 小结20-21
  • 第三章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理与指标体系构建21-31
  • 3.1 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理21-22
  • 3.2 信息化子系统22-23
  • 3.2.1 信息基础22
  • 3.2.2 产业技术22-23
  • 3.2.3 应用水平23
  • 3.2.4 人才支撑23
  • 3.2.5 发展效果23
  • 3.3 产业转型升级子系统23-25
  • 3.3.1 民生改善24
  • 3.3.2 技术创新24
  • 3.3.3 产业提升24-25
  • 3.3.4 经济国际化25
  • 3.3.5 节能减排25
  • 3.4 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5-30
  • 3.4.1 指标选取原则25-26
  • 3.4.2 样本数据来源26
  • 3.4.3 指标权重确定26-30
  • 3.5 小结30-31
  • 第四章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分析31-71
  • 4.1 模型构建与处理31-33
  • 4.1.1 子系统功效评价31-32
  • 4.1.2 耦合协调度评价32-33
  • 4.2 信息化水平分析33-49
  • 4.2.1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总体分析34-35
  • 4.2.2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梯队分析35-38
  • 4.2.3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指标分析38-49
  • 4.3 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分析49-65
  • 4.3.1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总体分析50-51
  • 4.3.2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梯队分析51-54
  • 4.3.3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指标分析54-65
  • 4.4 耦合发展水平分析65-70
  • 4.4.1 区域耦合发展水平的总体分析66-68
  • 4.4.2 区域耦合发展水平的类型分析68-70
  • 4.5 小结70-71
  • 第五章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71-76
  • 5.1 模型构建与处理71-72
  • 5.1.1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71
  • 5.1.2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71-72
  • 5.1.3 灰色关联度评价72
  • 5.2 结果分析72-75
  • 5.2.1 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72-73
  • 5.2.2 指标与系统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73-74
  • 5.2.3 子系统与系统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74-75
  • 5.3 小结75-76
  • 第六章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76-83
  • 6.1 存在问题76-80
  • 6.1.1 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76-77
  • 6.1.2 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77-78
  • 6.1.3 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深入78-79
  • 6.1.4 信息通信技术欠交流79-80
  • 6.1.5 素质人才储备不充足80
  • 6.2 对策建议80-83
  • 6.2.1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力度80-81
  • 6.2.2 均衡协调发展国民经济81
  • 6.2.3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81-82
  • 6.2.4 培养企业自主研发能力82
  • 6.2.5 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82-83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83-85
  • 7.1 结论83-84
  • 7.2 展望84-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2
  • 附录I: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2-93
  • 附录II: 附表93-112


本文编号:988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88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