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用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明清时期陕西商业的发展及地域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商业发展与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中间的互动与制约机制,进而探求历史商业地理学作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意义,以期能够进一步充实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好地为经济研究服务。 本文主要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明清陕西商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一、围绕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界定,初步尝试建构本文以及历史商业地理的研究框架,并分析了历史商业地理学与商业史、商业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联系与差异。同时对近些年有关明清陕西经济、社会等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与剖析,阐明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及预期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从商业活动的地理基础入手,阐述陕北、关中、陕南三区的环境特征及其对形成本地区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力。分时段论述了明清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与变化规律,这是陕西商业地理研究展开的前提条件。 三、从农业、手工业、畜牧与农村畜养业、林特产资源开发性产品的地域商品生产入手,分析了明清时期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商品生产的时段特征与地域特征。强调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各不相同的产业分工,进而形成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商品生产。是形成各地不同类型商品输出的前提与基础。 四、分析了明清时期陕西商业运输工具与地区适应性的问题。进而从明清两代商路发展格局变化过程中探讨了陕西商路发展与自然、人文地理因素的关系。提出在明代由于受西北蒙汉政权争夺战的影响,陕西驿路建设曾得到官方多方维护与修葺,,因此,当时陕西商路走向与驿路重叠,尤其陕北地区表现十分明显。入清以后,政府干预逐渐减少,商路呈多元发展趋势,商路走向也有些改变,甚至影响到这一地区市场分布格局。 五、分层级论述了关中、陕北、陕南三区商业中心的成长过程与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明清陕西省域商业中心的成长过程。指出明清时期陕西以西安为中心,包括泾阳、三原两县在内,形成超省域商业中心,且受历史人文环境的影响,这一商业中心有前后递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并非如前人所论,是由于商路走向的影响,而是受封建政府政策性因素干扰所致。 六、地区中小城镇的多寡标志着地区商业发展程度高低。本文分陕北、关中、陕南三区剖析了三地商业城镇发展的时段性特征与地区分布差异性,总结了三区商业城镇的发展特征与分布规律。总体认为明清陕西商业城镇的发展程度不比江南,与同期华北地区相比亦显落后,地区中小商业城镇的发展往往无法超越本州县县城商业发展水平,从这一点能够显示出明清陕西商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另外,地区城镇商业发展具有时段性与地区性差异,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受地区时段性人文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明代陕北蒙汉对峙区,受军事消费的影响,曾一度出现军事城镇商业化的发展过程,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意义。 七、农村市场范围广,数量大,对它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充分把握广大农村人口的商品需求度问题。明清陕西农村市场大体包括集市与庙会两种形式。本文一方面通过对明 清陕西四百余部方志与乡土志的搜集、整理,分四个时段(明中叶、清初、清中叶、清末)统 计估算出本省集市市场的总体数量与区域差异,并通过对各区集市密度、集期安排、集市商品 构成等要素分析,探讨了明清陕西集市在地方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本文强调庙会市 场在本地区商品流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甚至影响很大。明清陕西庙会市场往往分层级 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挥的作用不同,甚至成为集市发展的有力补充。 八、分析了陕西三区市场结构及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总结施坚雅针对中国市 场研究的理论,剖析了清代陕西各地区商业市场格局的地域特殊性。强调商业集镇在一定地区 的分布格局不仅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关联,同时受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性制约。不同地域、 不同经济发展形态形成各地区不网的市场分布格局。清代的陕西,市场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平 衡性是主流,而区域有规律分布格局仅仅存在小范围地域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对陕西州县级 市场结构的分析,进而上升到商业城镇以及区域流通格局的分析,认为清代陕西市场流通格局 在各地区具有分散发屏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已经形成统一整合的市场流通体系,为今天陕 西省域商品流通格局打下了基础。 九、通过对粮食、牲畜、棉花市场的具体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形式的市场对不同类型 的商品流通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具体分析了清代陕西粮食、牲畜、棉花、药材、木材、食用油 等商品的对外输出,部分考察了单项商品的贸易量与贸易额,从中可以看出清代陕西对外输出 商品的种类以及部分商品输出量。 十、对明清陕西的商贸中介与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明清陕西牙行的设置与 牙税征收数量的分析,阐述了明清陕西市场上商品流通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明清时期 陕西 商业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3-28
- 一、 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16
- 二、 历史商业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6-17
- 三、 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的选题宗旨17-20
- 四、 与本选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20-25
- 五、 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与本选题的研究思路、框架结构25-28
- 第二章 明清陕西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与历史背景28-40
- 第一节 陕西自然地理分区与环境特征28-31
- 一、 地貌特征28-29
- 二、 气候特征29-30
- 三、 河流与水文30-31
- 第二节 明清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特征31-40
- 一、 明代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1-36
- 二、 清代陕西经济发展的时段性特征36-40
- 第三章 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上)40-70
- 第一节 明清时期陕西农业商品生产40-59
- 一、 粮食种植业的区域特征40-45
- 二、 植棉业的发展与集中棉产区的出现45-54
- 三、 其它经济作物的商品性生产54-58
- 四、 嗜食类作物的集中种植区58-59
-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与产品产地59-70
- 一、 关中、陕北的毛皮加工业59-63
- 二、 陕南与关中地区的造纸业63-66
- 三、 陶冶业的地域分布格局66-69
- 四、 秦巴山区的木耳、香菌培植业69-70
- 第四章 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下)70-84
- 第一节 畜牧与农村畜养业的区域发展特征70-75
- 一、 耕牛的养护与各地耕牛品种70-71
- 二、 马、骡、驴的饲养与地方良种培育71-73
- 三、 牧羊业的地域分布73-75
- 四、 农村养猪业的区域特征75
- 第二节 林特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5-81
- 一、 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5-78
- 二、 秦巴山区林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8-81
- 第三节 商品生产的地域特征81-84
- 一、 明清陕西商品生产的时段特征81-82
- 二、 明清陕西商品生产的地域特征82-84
- 第五章 商业运输条件与商路发展格局84-100
- 第一节 明代陕西驿路建设及商业利用85-89
- 一、 明以前陕西的交通格局85
- 二、 明代陕西的驿路建设85-88
- 三、 驿路的商业利用及成效88-89
- 第二节 清代陕西商路的新发展89-98
- 一、 关中商路的多元发展趋势90-92
- 二、 陕北商路的北向与东向发展92-96
- 三、 陕南汉江水运及支流商贸运输96-98
- 第三节 商路与陕西市场分布格局98-100
- 一、 商路走向与市场层级98-99
- 二、 商路与市场分布格局99-100
- 第六章 商业中心城市及其分布格局100-134
- 第一节 三原、泾阳、西安商业发展及超省域商业中心的递嬗100-123
- 一、 明清时期三原商品经济的发展100-104
- 二、 明清时期泾阳商业发展特征104-106
- 三、 明清西安城市工商业的发展106-123
- 四、 超省域商业中心的确立及地点的递嬗123
- 第二节 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商业中心123-134
- 一、 关中地区商业中心城市--咸阳123-125
- 二、 榆林作为陕北地区商业中心地位的确立125-132
- 三、 陕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汉中132-134
- 第七章 商业城镇与城镇市场区位134-169
- 第一节 明清陕北城镇商业的发展134-149
- 一、 明代陕北军事城镇的商业化134-144
- 二、 清代陕北城镇商业的发展144-149
- 第二节 明清关中商业城镇的成长149-158
- 一、 明代关中城镇商业发展概述149-150
- 二、 清代关中商业城镇的成长150-152
- 三、 清代关中州县城镇商业发展表现形式152-153
- 四、 清代关中城镇市场空间格局153-158
- 第三节 明清时期陕南商业城镇的发展158-163
- 一、 明代陕南商业城镇的发展158-159
- 二、 从厘局没置看清中后期陕南商业城镇的发展159-163
- 第四节 清代陕西商业城镇的区域分布规律163-164
- 一、 陕北、关中商业城镇的区域分布规律163-164
- 二、 陕南商业城镇的区域分布规律164
- 附录: 从杂捐税征收看清末陕西部分州县商铺的多寡164-169
- 第八章 农村市场的发展及地域分布特征169-201
- 第一节 明清陕西集市的发展及地域分布169-188
- 一、 明清陕西集市发展的时段特征169-173
- 二、 关于“明清陕西集市分府、分区统计表”173-175
- 三、 明清陕北、关中、陕南各时期集市数量分析175-178
- 四、 清中后期陕西三区集市密度178-181
- 五、 集市集期的地区特征181-186
- 六、 集市的商品构成及其在地方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186-188
- 第二节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区域发展特征188-201
- 一、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188-192
- 二、 清代陕西庙会市场的规模与组织形式192-193
- 三、 清代关中、陕北地区庙会市场的时间结构193-196
- 四、 清代陕西庙会市场的地域分布及其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196-198
- 五、 清代陕西庙会市场在地方商品流通中的作用198-201
- 第九章 城乡市场结构及区域发展不平衡性201-232
- 第一节 州县城镇与市场层级201-219
- 一、 关于市场的空间结构与市场层级201-203
- 二、 清代陕西州县城镇与市场层级203-208
- 三、 个案研究:黄土高原塬梁区商业集镇的发展及地域结构分析208-219
- 第二节 区域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219-225
- 一、 地区商业发展进程与地区市场结构体系219-222
- 二、 部分区域市场组合的空间不完善性222-225
- 第三节 明清时期陕西省域市场体系225-232
- 一、 问题的提出225-226
- 二、 省域市场体系的形成226-228
- 三、 清代陕西的市场等级体系228-232
- 第十章 商业市场与商品输出232-269
- 第一节 粮食市场与商品粮输出232-242
- 一、 余粮区与缺粮区的分布232-237
- 二、 粮食市场与商品粮输出237-242
- 第二节 牲畜市场与牲畜输出242-255
- 一、 清代陕西的牲畜市场242-247
- 二、 牲畜输出及主要销行地区247-249
- 附录: 牲畜税征收与牲畜交易量的考察249-255
- 第三节 清代陕西的棉花产销255-259
- 一、 清代陕西棉花产额分析255-258
- 二、 棉花运销路线与棉花集散市场258-259
- 第四节 其它生活资料的地区性输出259-269
- 一、 陕北、关中食用油产地与销行区域259-262
- 二、 果品加工业与果品输出262-263
- 三、 清代陕西的药材输出263-266
- 四、 木材的输出与输出路线266-267
- 五、 生活用陶瓷器皿的流通267-268
- 六、 嗜食类商品--鸦片的输出268-269
- 第十一章 商贸中介与金融市场269-293
- 第一节 商贸中介--牙人与牙行269-279
- 一、 明清陕西的牙人与牙行设置269-275
- 二、 牙税税额及相关问题275-277
- 三、 从牙税征收看清代陕西市场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277-279
-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雏形--典当业279-293
- 一、 清代陕西典当业的发展历程279-281
- 二、 清代陕西典当业的经营形式281-282
- 三、 清代陕西典当业的经营者282-284
- 四、 清代陕西当铺的地域分布特征284-293
- 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陕西的地域商贸特征及形成因素293-306
- 第一节 明清陕西商贸发展的地域特征293-298
- 一、 商业市场发展的地域特征293-296
- 二、 商品流通的地域特征296-298
- 第二节 商贸特征的形成因素298-306
- 一、 自然环境因素298-299
- 二、 经济结构因素299-300
- 三、 人文环境因素300-306
- 参考文献306-328
- 致谢328-32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2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敏;;明清时期烟草的传入和传播问题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8年04期
2 张宪功;;清代榆林城商业地位的再探索[J];兰州学刊;2013年04期
3 殷新锋;王恺瑞;;清代陕北乡村手工业结构和分布变迁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马峰燕;北宋中期东南地区城镇的数量、商税与空间分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赵永翔;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肖艺容;“一村一品”在陕西林业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推广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瑞;明清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地理初探(1368-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4 叶丽芳;明清安康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敏;明清时期榆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雅静;企业横向拓展战略行为的研究:中国啤酒行业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郭利;青岛台东商圈变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吕佳;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晨晖;明清时期张家口地区商业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大伟;明代榆林镇沿边屯田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8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00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