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基于建设模式及其发展要素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11 01:5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就是一个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众多产业,而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支柱产业。从全球发展来看,判断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既是一个实践性的命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结论。从世界各国发展史来看,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关系,那么其经济社会就会得到较快发展,迅速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就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现代化发展进程也受到严重阻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和消费市场。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农民收入如果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也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东部、中部、
角?屡┐褰ㄉ柩芯俊??诮ㄉ枘J郊捌浞⒄挂?氐氖咏?图 图1一5:2。。。一2。。8年西部各省市与全国及发达达省 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单位元 ))) :::L2000rrr oooes一2005年 年塌 塌香鬓笃亡昌奇皇潺磊类程聚罄誉馨理·2。。6年 年在与全国发达省份北京,上海、广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中,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四省被远远抛在后面,差距快速拉大。(见图1一6)从2008年的数据看,全国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三省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分别是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四省的2.6、2.8、 1.6倍;3.8、4.1、 2.3倍;3.4、 3.72.1倍;3.9、4.2、2.3倍。图 图i一6:2。。。一2008年四川、贵州、云南甘肃与上海北 北京 京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单位元 ))) 1114000001112000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目—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110(〕00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州r一一一一.卜一-一·,、、 ssscoo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门卜一一叫.一一一」.一-一一.—.广七 七 666000卜~一一门一一一一月—一口一一一曰.一一一..~一一」卜一一一一..一一一.四川 川 444!000困卜-一-」胜
食食品 品 1627.6662205.6661498.2221976.7771279.666116953...48.33354.777500055556999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从图1一14四川几个贫困山区的消费水平来看:2004一2008年,除成都、攀枝花雅安等地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以外,南充、巴中、甘孜等贫困山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66666 lll...555仁一一一—-一一一几蔺 蔺444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月.....卜一,八。,, }}}L..竺竺咒 咒……血司血皿薰 薰成 成都攀枝花南充资阳雅安巴中甘孜州 州图1一14西部及其贫困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其中,甘孜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扩大的趋势更为严重,自2004一2008年其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为4.1、4.26、4.58、4.82、5.3,其城乡人均消费差距基本每年都达到5%的水平递增,2008年达到了10%,其差距越拉越大(见表1一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评述[J]. 王开泳. 地理学报. 2009(10)
[2]基于“土地银行”视角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J]. 张存刚,邵传林. 甘肃金融. 2009(07)
[3]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动力整合[J]. 史兹国,王文龙.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7)
[4]国外土地银行运作模式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J]. 周晓林,罗文斌. 农村经济. 2009(06)
[5]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 曹一萍. 沈阳大学学报. 2009(03)
[6]新疆区域农村经济结构变动与农业产业优势分析[J]. 胡国良. 新疆财经. 2009(01)
[7]我国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及对策研究[J]. 贾凤伶,刘应宗. 科学管理研究. 2009(01)
[8]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分配与农民收入[J]. 夏春玉,薛建强. 财经问题研究. 2008(11)
[9]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 朱新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8(03)
[10]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J]. 刘自强,李静,鲁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5)
博士论文
[1]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 庄岁林.华中农业大学 2007
[2]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D]. 李金叶.新疆大学 2006
[3]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万忠.华南农业大学 2006
[4]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 李明贤.华中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在苏南地区的应用与实践[D]. 屈海香.江南大学 2008
[2]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 张长厚.云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75654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也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东部、中部、
角?屡┐褰ㄉ柩芯俊??诮ㄉ枘J郊捌浞⒄挂?氐氖咏?图 图1一5:2。。。一2。。8年西部各省市与全国及发达达省 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单位元 ))) :::L2000rrr oooes一2005年 年塌 塌香鬓笃亡昌奇皇潺磊类程聚罄誉馨理·2。。6年 年在与全国发达省份北京,上海、广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中,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四省被远远抛在后面,差距快速拉大。(见图1一6)从2008年的数据看,全国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三省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分别是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四省的2.6、2.8、 1.6倍;3.8、4.1、 2.3倍;3.4、 3.72.1倍;3.9、4.2、2.3倍。图 图i一6:2。。。一2008年四川、贵州、云南甘肃与上海北 北京 京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单位元 ))) 1114000001112000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目—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110(〕00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州r一一一一.卜一-一·,、、 ssscoo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门卜一一叫.一一一」.一-一一.—.广七 七 666000卜~一一门一一一一月—一口一一一曰.一一一..~一一」卜一一一一..一一一.四川 川 444!000困卜-一-」胜
食食品 品 1627.6662205.6661498.2221976.7771279.666116953...48.33354.777500055556999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从图1一14四川几个贫困山区的消费水平来看:2004一2008年,除成都、攀枝花雅安等地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以外,南充、巴中、甘孜等贫困山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66666 lll...555仁一一一—-一一一几蔺 蔺444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月.....卜一,八。,, }}}L..竺竺咒 咒……血司血皿薰 薰成 成都攀枝花南充资阳雅安巴中甘孜州 州图1一14西部及其贫困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其中,甘孜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扩大的趋势更为严重,自2004一2008年其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为4.1、4.26、4.58、4.82、5.3,其城乡人均消费差距基本每年都达到5%的水平递增,2008年达到了10%,其差距越拉越大(见表1一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评述[J]. 王开泳. 地理学报. 2009(10)
[2]基于“土地银行”视角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J]. 张存刚,邵传林. 甘肃金融. 2009(07)
[3]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动力整合[J]. 史兹国,王文龙.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7)
[4]国外土地银行运作模式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J]. 周晓林,罗文斌. 农村经济. 2009(06)
[5]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 曹一萍. 沈阳大学学报. 2009(03)
[6]新疆区域农村经济结构变动与农业产业优势分析[J]. 胡国良. 新疆财经. 2009(01)
[7]我国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及对策研究[J]. 贾凤伶,刘应宗. 科学管理研究. 2009(01)
[8]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分配与农民收入[J]. 夏春玉,薛建强. 财经问题研究. 2008(11)
[9]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 朱新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8(03)
[10]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J]. 刘自强,李静,鲁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5)
博士论文
[1]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 庄岁林.华中农业大学 2007
[2]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D]. 李金叶.新疆大学 2006
[3]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万忠.华南农业大学 2006
[4]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 李明贤.华中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在苏南地区的应用与实践[D]. 屈海香.江南大学 2008
[2]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 张长厚.云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75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07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