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城市流通规模比较--摘自《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14-2015)第二章
发布时间:2021-03-21 04:58
<正>流通规模是直接反映城市流通业发展现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城市流通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情况,比较各城市流通业的投入和产出规模,可以掌握城市流通业拥有的资源、价值和收益创造水平。一、投入规模1.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通过衡量一个年度内城市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的完成情况,体现了流通业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33个目标城市投资额排名前10位的是重庆、天津、广州、沈阳、北京、哈尔滨、成都、大连、长沙和上海。东部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经济规模优势、商业环境优势成为流通业固定资产建设的有力支撑,平均水平达584.3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55.3亿元和424.9亿元。分行业看,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固定资产建设力度较大的城市分别是沈阳、哈尔滨、南昌、天津和长沙;大连、成都、重庆、沈阳和南昌则注重发展餐饮住宿业的配套设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排名靠前的城市通常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前5位分別是重庆、天津、北京、广州和上海。2.流通业从业人员。流通业从业人员和常住人口之间存在着较为显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6,(2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 页
本文编号:3092370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6,(2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 页
本文编号:3092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09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