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931年营口港贸易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7 11:17
营口港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商埠,对于近代东北地区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1861为研究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为研究终点,考察营口港在这一时期贸易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变动的原因。经过详实的贸易数据考察,1861-1931年问营口贸易变动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以19世纪90年代末为分界点,营口贸易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营口港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对外贸易总量显著低于国内贸易量,进出口总额尚能基本保持平衡。在此之后,营口港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波动幅度也开始加大,而且总体呈现出贸易逆差的状态。第二,营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先逆差、后顺差、再逆差的反复过程。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营口港来说,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战后港口贸易很快复苏,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量级。通过研究发现,营口港贸易变动和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对营口港的控制有关。在1861-1890年英美等国控制时期,英美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国内商埠之间,基本是被动顺应中国市场变化的节奏,有限的贸易利润限制了其在营口港的贸易规模。1890年~193...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营口基本情况介绍
1.1.1 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
1.1.2 开港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1.2 有关营口港的已有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营口开港后贸易总量及结构的变动
2.1 营口开港后贸易总额的变动情况
2.2 营口港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情况
2.2.1 1864—1898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保持平衡阶段
2.2.2 1899—1931年:逆差大幅拉大阶段
2.3 营口港国内贸易情况
2.3.1 国内贸易总额变动情况
2.3.2 营口与其他国内商埠商品输出入情况
2.4 营口港对外贸易情况
2.4.1 1871—1891年:贸易逆差阶段
2.4.2 1892—1919年:贸易顺差阶段
2.4.3 1920—1931年:再次变为逆差阶段
2.5 营口港国内外贸易结构变动
2.6 小结
第三章 营口贸易趋势变动原因分析:基于对外贸易活动的考察
3.1 进口贸易活动考察
3.1.1 1861—1881年:以输入鸦片为主
3.1.2 1890—1923年:以棉纺类产品为大宗的进口贸易
3.1.3 1923—1931年:从成品进口向原料进口的缓慢转变
3.2 出口贸易活动考察
3.2.1 1861—1881年:英美控制下豆类出口贸易的缓慢增长
3.2.2 1882—1910:日本控制下豆类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3.2.3 1911—1929年:营口港豆类贸易被大连港明显分流阶段
3.3 营口港贸易变动趋势特点的主要成因
第四章 贸易变动成因的进一步探究:基于营口及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历史考察
4.1 商业资本主导时期:国内资本对国外资本的依附
4.1.1 国内商业资本在营口开港前的发展状况
4.1.2 营口开港后国外商业资本大量涌入
4.1.3 开港国内商业资本继续发展但具有对外依附性
4.2 产业资本主导时期:日资渗入、日货冲击与民族资本崛起
4.2.1 豆类产品市场:民资主管生产而日资垄断流通
4.2.2 棉纺织市场:日货与国货的上下游合作与差别竞争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油坊业与豆油输出(1905—1931)[J]. 刘凤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1)
[2]东北地方当局的经济发展对日本侵略的抵制[J]. 王伟,徐祝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晚清营口港兴衰的环境思考[J]. 王小侠. 兰台世界. 2009(23)
[4]港势地位变迁的制度因素分析——以营口、大连两港的发展比较为例(1906-1931)[J]. 姚永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从营口港的外贸看列强对东北经济侵略的特性[J]. 王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6]营口开埠前清代辽东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活动[J]. 王春艳. 东北史地. 2006(01)
[7]营口开埠与晚清东北商路——以辽河航运为中心的考察[J]. 张博.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1)
[8]营口开埠与晚清辽河流域城镇的发展[J]. 张大伟. 北方文物. 2004(04)
[9]晚清营口民族商业资本与油坊业、银炉业关系研究(上)[J]. 孙福海,王金令.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10]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J]. 陈桦. 清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163372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营口基本情况介绍
1.1.1 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
1.1.2 开港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1.2 有关营口港的已有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营口开港后贸易总量及结构的变动
2.1 营口开港后贸易总额的变动情况
2.2 营口港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情况
2.2.1 1864—1898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保持平衡阶段
2.2.2 1899—1931年:逆差大幅拉大阶段
2.3 营口港国内贸易情况
2.3.1 国内贸易总额变动情况
2.3.2 营口与其他国内商埠商品输出入情况
2.4 营口港对外贸易情况
2.4.1 1871—1891年:贸易逆差阶段
2.4.2 1892—1919年:贸易顺差阶段
2.4.3 1920—1931年:再次变为逆差阶段
2.5 营口港国内外贸易结构变动
2.6 小结
第三章 营口贸易趋势变动原因分析:基于对外贸易活动的考察
3.1 进口贸易活动考察
3.1.1 1861—1881年:以输入鸦片为主
3.1.2 1890—1923年:以棉纺类产品为大宗的进口贸易
3.1.3 1923—1931年:从成品进口向原料进口的缓慢转变
3.2 出口贸易活动考察
3.2.1 1861—1881年:英美控制下豆类出口贸易的缓慢增长
3.2.2 1882—1910:日本控制下豆类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3.2.3 1911—1929年:营口港豆类贸易被大连港明显分流阶段
3.3 营口港贸易变动趋势特点的主要成因
第四章 贸易变动成因的进一步探究:基于营口及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情况的历史考察
4.1 商业资本主导时期:国内资本对国外资本的依附
4.1.1 国内商业资本在营口开港前的发展状况
4.1.2 营口开港后国外商业资本大量涌入
4.1.3 开港国内商业资本继续发展但具有对外依附性
4.2 产业资本主导时期:日资渗入、日货冲击与民族资本崛起
4.2.1 豆类产品市场:民资主管生产而日资垄断流通
4.2.2 棉纺织市场:日货与国货的上下游合作与差别竞争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油坊业与豆油输出(1905—1931)[J]. 刘凤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1)
[2]东北地方当局的经济发展对日本侵略的抵制[J]. 王伟,徐祝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晚清营口港兴衰的环境思考[J]. 王小侠. 兰台世界. 2009(23)
[4]港势地位变迁的制度因素分析——以营口、大连两港的发展比较为例(1906-1931)[J]. 姚永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从营口港的外贸看列强对东北经济侵略的特性[J]. 王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6]营口开埠前清代辽东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活动[J]. 王春艳. 东北史地. 2006(01)
[7]营口开埠与晚清东北商路——以辽河航运为中心的考察[J]. 张博.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1)
[8]营口开埠与晚清辽河流域城镇的发展[J]. 张大伟. 北方文物. 2004(04)
[9]晚清营口民族商业资本与油坊业、银炉业关系研究(上)[J]. 孙福海,王金令.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10]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J]. 陈桦. 清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16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16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