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时代的宏观金融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4 22:1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使金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创新。马克思曾透彻地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组织变迁的最为能动的力量。金融技术革命作为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自然成为推动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新制度经济学派曾经指出,技术革新因增加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以及降低制度变迁的操作成本而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正是基于技术变迁会引致制度变迁这一基本观点,并考虑到宏观金融政策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必然能集中反映未来货币金融制度的变迁,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领域中,金融科技将会使宏观金融政策发生哪些演化。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政策研究就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体制差异和演变来考虑政策及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宏观金融政策,以推动我国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并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弄清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理论以及金融监管的具体理论原理。货币是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要素,也是货币政策研究的理论起点...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 论
一、 网络经济时代宏观金融政策问题的提出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
一、 货币形态的演化
(一) 货币形态演化的六个阶段
(二) 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
二、 电子货币的定义、种类及特征
(一) 电子货币的定义
(二) 电子货币的种类
(三) 电子货币的特征
三、 电子货币的性质:对新货币经济学的剖析
(一) 新货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 新货币经济学关于货币的论述
(三) 电子货币的性质分析
第二章 网络经济时代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
一、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面临挑战
(一) 电子货币分散发行的现实
(二) 中央银行放弃电子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原因
二、 自由银行学派评述
(一) 自由银行学派的思想
(二) 对自由银行业思想的评价
三、 中央银行仍将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一) 人们对中央银行通货的偏好仍会存在
(二) 电子支付手段主要替代的是支票而不是纸币
(三) 可开列支票存款原本就是由存款机构创造的
(四) 中央银行仍会通过授权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第三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求机制
一、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需求
(一) 电子支付科技的发展导致货币总需求下降
(二) 对各种交易媒介的需求
(三) 对中央银行储备的需求
(四)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的变化
(五) 电子支付科技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二、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给
(一) 在中央银行干预之前储备的供给
(二)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总量的扩张作用
(三) 电子货币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
(四) 电子支付科技发展对货币供应层次的影响
(五)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六) 电子货币产生后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第四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 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争论
(一) 未来货币政策无效论
(二) 未来货币政策有效论
二、 网络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 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二) 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四) 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三、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 通货膨胀定标的运作机理
(二) 通货膨胀定标的透明度
第五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监管政策
一、 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二、 网络金融监管政策的内容
(一) 对电子货币的监管
(二) 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三、 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监管政策的变革
(一) 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基础
(二) 从规范监管转向竞争力监管
(三) 金融监管政策的国际协调加强
(四) 实施金融监管政策时机选择的重要性提高
四、 网络经济时代的结构性金融监管政策
(一) 网络金融活动的三种经济效应
(二) 竞争与金融稳定
第六章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分析
一、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二、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一)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 货币政策工具
(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分析
(一) 我国现行的网络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3(04)
[2]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外部性及其引发的政策思考[J]. 纪玉山,王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1)
[3]电子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金融政策的操作[J]. 韩冬梅,赵振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1)
[4]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 蒲成毅. 金融研究. 2002(05)
[5]货币性质的再认识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2(01)
[6]美国新型个人支付方式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 肖文. 国际金融研究. 2001(05)
[7]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谢平,尹龙. 经济研究. 2001(04)
[8]论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王军,马上.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J]. 李晓西,余明. 金融研究. 2000(07)
[10]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23031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 论
一、 网络经济时代宏观金融政策问题的提出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
一、 货币形态的演化
(一) 货币形态演化的六个阶段
(二) 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
二、 电子货币的定义、种类及特征
(一) 电子货币的定义
(二) 电子货币的种类
(三) 电子货币的特征
三、 电子货币的性质:对新货币经济学的剖析
(一) 新货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 新货币经济学关于货币的论述
(三) 电子货币的性质分析
第二章 网络经济时代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
一、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面临挑战
(一) 电子货币分散发行的现实
(二) 中央银行放弃电子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原因
二、 自由银行学派评述
(一) 自由银行学派的思想
(二) 对自由银行业思想的评价
三、 中央银行仍将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一) 人们对中央银行通货的偏好仍会存在
(二) 电子支付手段主要替代的是支票而不是纸币
(三) 可开列支票存款原本就是由存款机构创造的
(四) 中央银行仍会通过授权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第三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求机制
一、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需求
(一) 电子支付科技的发展导致货币总需求下降
(二) 对各种交易媒介的需求
(三) 对中央银行储备的需求
(四)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的变化
(五) 电子支付科技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二、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给
(一) 在中央银行干预之前储备的供给
(二)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总量的扩张作用
(三) 电子货币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
(四) 电子支付科技发展对货币供应层次的影响
(五)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六) 电子货币产生后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第四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 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争论
(一) 未来货币政策无效论
(二) 未来货币政策有效论
二、 网络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 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二) 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四) 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三、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 通货膨胀定标的运作机理
(二) 通货膨胀定标的透明度
第五章 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监管政策
一、 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二、 网络金融监管政策的内容
(一) 对电子货币的监管
(二) 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三、 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监管政策的变革
(一) 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基础
(二) 从规范监管转向竞争力监管
(三) 金融监管政策的国际协调加强
(四) 实施金融监管政策时机选择的重要性提高
四、 网络经济时代的结构性金融监管政策
(一) 网络金融活动的三种经济效应
(二) 竞争与金融稳定
第六章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分析
一、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二、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一)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 货币政策工具
(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分析
(一) 我国现行的网络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3(04)
[2]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外部性及其引发的政策思考[J]. 纪玉山,王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1)
[3]电子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金融政策的操作[J]. 韩冬梅,赵振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1)
[4]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 蒲成毅. 金融研究. 2002(05)
[5]货币性质的再认识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2(01)
[6]美国新型个人支付方式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 肖文. 国际金融研究. 2001(05)
[7]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谢平,尹龙. 经济研究. 2001(04)
[8]论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王军,马上.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J]. 李晓西,余明. 金融研究. 2000(07)
[10]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 尹龙. 金融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230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23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