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效率提升对我国一体化市场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8 20:39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市场建设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核心途径,高效的商品流通水平则是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乡村部门与城市部门在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及信息渠道上存在的较大差距,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商品流通市场,避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商品流通效率对我国一体化市场建设的核心机理,总结出商品效率提升对一体化进程影响的五个渠道,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实证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流通效率是提升市场一体化的有效渠道,且我国商品流通效率滞后于一体化市场建设进程1阶,应该通过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方式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通效率促进一体化市场建设的作用机理建设一体化商品流通市场,首先需要克服区域间的流通困境,其根本在于商品流通效率。着力解决商品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多种渠道的共同作用,商品市场的发展是对农村市场及收入差距的补充,高运转效率下,城乡市场间的运输成本降低,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建设商品一体化市场所具备的多种作用在理论层面具备确切根源,具体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能够从多种渠道作用于市场建设,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中对商品流通效率多层级效应的归纳,总结成五个方面对消费促进的政策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首先可以缩小市场差距,城乡市场在基础设施、信息水平及流通成本方面的差距是城乡市场差距的直接原因,提升商品流通效率等同于变相缩短市场间的物流流通距离,有助于流通成本的降低,从市场层面减少了农村市场的高流通成本问题。第二,商品流通效率通过“收入效应”渠道促进了居民相对收入的增加,由于短期内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动不大,而商品价格的普遍降低及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等同于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相对收入。第三,根据王超(2016)的研究,商品流通效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价格歧视”现象会显著下降,商品循环的加快会使得中间商有动力参与到终端售卖层面,而不会在议价过程中以降低收购价格的方式增加利润,从而通过“价格效应”渠道帮助农村居民降低成本。第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也包含了大量信息的流动,信息不对称情况是城乡商品价格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更有效的信息流动推动了不对称情况的改变。第五,物流水平的增加,能够从物质层面帮助产品的供给,对于讲求时效性的生鲜农产品效果更加显著。总体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赵黎. 农村经济. 2017(11)
[2]商品流通渠道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影响——互联网经济下的新探索[J]. 王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20)
[3]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战略研究[J]. 陈仁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9)
[4]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互联网+流通”创新路径探析[J]. 张枫.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7)
[5]中国商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度——基于非线性流程的DEA模型改进[J]. 王晓东,王诗桪. 财贸经济. 2016(05)
[6]基于零售视角的城乡消费价格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超. 商业经济研究. 2016(09)
[7]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 朱智,赵德海. 财贸经济. 2010(03)
本文编号:3272294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通效率促进一体化市场建设的作用机理建设一体化商品流通市场,首先需要克服区域间的流通困境,其根本在于商品流通效率。着力解决商品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多种渠道的共同作用,商品市场的发展是对农村市场及收入差距的补充,高运转效率下,城乡市场间的运输成本降低,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建设商品一体化市场所具备的多种作用在理论层面具备确切根源,具体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能够从多种渠道作用于市场建设,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中对商品流通效率多层级效应的归纳,总结成五个方面对消费促进的政策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首先可以缩小市场差距,城乡市场在基础设施、信息水平及流通成本方面的差距是城乡市场差距的直接原因,提升商品流通效率等同于变相缩短市场间的物流流通距离,有助于流通成本的降低,从市场层面减少了农村市场的高流通成本问题。第二,商品流通效率通过“收入效应”渠道促进了居民相对收入的增加,由于短期内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动不大,而商品价格的普遍降低及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等同于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相对收入。第三,根据王超(2016)的研究,商品流通效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价格歧视”现象会显著下降,商品循环的加快会使得中间商有动力参与到终端售卖层面,而不会在议价过程中以降低收购价格的方式增加利润,从而通过“价格效应”渠道帮助农村居民降低成本。第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也包含了大量信息的流动,信息不对称情况是城乡商品价格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更有效的信息流动推动了不对称情况的改变。第五,物流水平的增加,能够从物质层面帮助产品的供给,对于讲求时效性的生鲜农产品效果更加显著。总体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赵黎. 农村经济. 2017(11)
[2]商品流通渠道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影响——互联网经济下的新探索[J]. 王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20)
[3]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战略研究[J]. 陈仁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9)
[4]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互联网+流通”创新路径探析[J]. 张枫.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7)
[5]中国商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度——基于非线性流程的DEA模型改进[J]. 王晓东,王诗桪. 财贸经济. 2016(05)
[6]基于零售视角的城乡消费价格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超. 商业经济研究. 2016(09)
[7]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 朱智,赵德海. 财贸经济. 2010(03)
本文编号:327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27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