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个人信用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15:20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个人信用及其治理问题。本文通过界定和分析经济行为中个人信用交易的基本特点、风险和价值运动规律,以及造成个人信用缺失的经济机制与诸多制度原因,系统性地探求推动我国个人信用交易稳健和谐发展的治理政策与制度选择。首先,从我国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机理出发,对个人信用问题进行了严密的经济理论分析和详尽的经验分析。然后,以理论分析为依据,对国内的个人信用治理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分析与制度选择分析。最后,基于理论推导与实践考证的综合分析,以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范性要求为目标,提出个人信用治理的指导性政策与制度性选择。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经济中的个人信用问题与概念
    第一节 经济中的个人信用问题
    第二节 个人信用的契约风险
第二章 个人信用的市场机制
    第一节 个人信用的价值运动
    第二节 个人信用的宏观经济风险与金融脆弱性
第三章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个人信用分析
    第一节 国内的个人信用发展进程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用的经验与借鉴
    第三节 国内个人信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用的风险与信用缺失
    第一节 个人信用的风险及成因概述
    第二节 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成因
    第三节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外部制约因素
    第四节 个人信用缺失及成因
第五章 我国的个人信用治理问题
    第一节 个人信用治理问题
    第二节 国内个人信用治理的基本分析
第六章 个人信用治理的制度选择
    第一节 个人征信制度及选择
    第二节 其它立法管制与社会约束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简介[J]. 李利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2]试析“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再论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J]. 李建平,石淑华.  东南学术. 2004(01)
[3]关于信用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J]. 石淑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4]打造中国信用经济的理性思考[J]. 文亚青.  求索. 2003(04)
[5]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兼论经济信用、法律信用和道德信用的关系[J]. 李建平,石淑华.  当代经济研究. 2003(05)
[6]从华榕超市事件谈商业信用[J]. 孙凤华.  企业活力. 2002(11)
[7]从现实银企关系论信用缺失治理[J]. 杨占虹,林月兵.  国际金融研究. 2002(08)
[8]信用经济、虚拟资本和扩大内需[J]. 洪银兴.  经济学家. 2002(04)
[9]失信惩罚机制的设计和维护[J]. 林钧跃.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03)
[10]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两大基石的缺损与重构[J]. 林其屏.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2(01)



本文编号:332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2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