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3 19:56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整个茶叶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茶叶产业进入一个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时代。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市场化趋势及WTO的政策框架将对中国茶叶产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中国茶叶产业进行系统经济学分析,探索茶叶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和运作机理,分析加入WTO后对中国茶叶产业和茶叶市场的影响,挖掘在WTO农业框架下发展茶叶产业的政策空间,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弥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及茶学的原理,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等多种方法,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中国茶叶产业发...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991-2005年世界各地区茶叶消费量变化趋势图

趋势图,茶叶贸易,世界,量变


资料来源:FAOSTAT图 2-2 1991-2005 世界茶叶贸易量变化趋势图Fig2-2 the change trend of tea trade quantity in the Global in 1991-20052.1.4.2 世界各主要区域茶叶的贸易状况(1)分区域出口贸易格局本文选取世界贸易出口量最多的几个国家进行分析,图 2-3 表明国际茶叶贸易格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几大茶叶出口国如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肯尼亚在 2002-2006 年茶叶出口贸易总额来看(图 2-3),这几个主要茶叶出口额占整个世界茶叶出口额的 60%,虽然发达国家如英国出口额也占 7.3%,但总体来说,茶叶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中占据着强势地位。第二,世界茶叶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区域(表2-5)。1991-2005 年期间,亚洲国家的茶叶出口一直超过 50%以上,而且这一态势近几年基本不变;非洲是第二大茶叶出口区域。

趋势图,出口国,茶叶,总额


:FAOSTAT图 2-2 1991-2005 世界茶叶贸易量变化趋势图Fig2-2 the change trend of tea trade quantity in the Global in 1991-2005 世界各主要区域茶叶的贸易状况1)分区域出口贸易格局文选取世界贸易出口量最多的几个国家进行分析,图 2-3 表明国际茶叶以下几个特点:一,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几大茶叶出口国如斯中国、肯尼亚在 2002-2006 年茶叶出口贸易总额来看(图 2-3),这几个额占整个世界茶叶出口额的 60%,虽然发达国家如英国出口额也占 7.说,茶叶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中占据着强势地位。二,世界茶叶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区1991-2005 年期间,亚洲国家的茶叶出口一直超过 50%以上,而且这一本不变;非洲是第二大茶叶出口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J]. 李道和,郭锦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2]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的现状与前景[J]. 刘玉琼.  中国统计. 2007(09)
[3]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 漆雁斌.  农村经济. 2007(04)
[4]杜鹃声声[J]. 钱国丹.  绿色中国. 2007(07)
[5]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升农业竞争力[J]. 刘洁,刘红禹.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3)
[6]基于DEA的西部农业经济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评价[J]. 冉杰,王新宇.  统计与决策. 2007(03)
[7]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 曹阳华,郭伏.  农机化研究. 2007(02)
[8]欧盟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J]. 孙东升,孙雯静,周锦秀.  农业技术经济. 2007(01)
[9]试用“SWOT”法分析福建茶叶竞争力及其发展对策[J]. 陈莹.  茶叶科学技术. 2007(01)
[10]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J]. 高春亮.  当代经济科学. 2007(01)



本文编号:332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2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