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1 16:30
  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后,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由1993-1996年的抑制总需求膨胀转为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与之相适应,中国货币政策也由坚持适度从紧以治理通货膨胀转变为适当扩大货币量、防止通货紧缩。 1997年至1999年,在面对通货紧缩、国内需求不足、失业增加、国内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居民消费和投资低等不利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在操作工具,还是在传导机制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这正是本文进行分析和探讨的背景。本文首先对近几年来众多经济学家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接着,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般理论。随后,从近几年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状及货币政策的内容、效应入手,指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微观主体、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区域性货币资金配置等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和措施: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准备金制度,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发展金融市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居民...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0.2 研究动态综述
    0.3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0.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般理论
    1.1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1.2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1.3 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1.4 其它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1.5 对各种理论的综合评述
2.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趋向及效应评价
    2.1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2.2 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2.3 货币政策的效应评价
3.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3.1 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3.2 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3.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3.4 区域性货币资金配置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4.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及措施
    4.1 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4.2 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中介
    4.3 重视微观主体的作用
    4.4 改善货币资金的区域配置
    4.5 谋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及2001年走势[J]. 邱晓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2)
[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0-2001年[J]. 胡乃武,杨治,黄泰岩,杨瑞龙,徐忠,沈葳,郑超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1)
[3]从经济景气波动看政策工具作用[J]. 钱敏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1)
[4]宏观经济运行:是“拐点”还是“亮点”[J]. 杨明洪.  财经科学. 2001(01)
[5]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 韩克勇.  经济评论. 2001(01)
[6]关于通货紧缩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 王广谦.  财贸经济. 2000(12)
[7]关于货币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J]. 龚方乐,应宜逊.  金融研究. 2000(11)
[8]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初步设想[J]. 白世春.  金融研究. 2000(11)
[9]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统计分析[J]. 许涤龙,王平,辛玲.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06)
[10]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 戴根有.  金融研究. 2000(09)



本文编号:3377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77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