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中国农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21:5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新的挑战和冲击,我国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提高农业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和举措,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是靠投资的拉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深层看,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的财政支农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信贷资金市场仍然未能真正确立,农业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调节机制仍以政策偏好为主,政策性开发贷款严重不足,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等方面。农业投入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因素。 在农业发展中,制度决定效率,农业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果势必受到农业产业投资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供给体制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改善农业投融资环境现状,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建立起完备、明确的政策辅助支撑体系,增强社会资金对农业的信心,彻底解决目前农业资金的窘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领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供给。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以及现代投融资理论为基础,采取对比分...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农业投融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
        1.3.3 研究方法
2 农业投融资理论概述
    2.1 农业投资的分析框架
    2.2 西方国家投资理论
        2.2.1 古典学派的投资理论
        2.2.2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投资理论
        2.2.3 现代西方投资理论的发展
        2.2.4 西方投资理论的贡献
    2.3 融资理论
        2.3.1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2.3.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2.3.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3 我国农业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
        3.1.1 我国农业投资总量与结构的变动趋势和特征
        3.1.2 农业投资来源及其结构分析
    3.2 我国农业投资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3.2.1 我国农业投资的主要成效
        3.2.2 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3 影响我国农业投资的深层制度原因
        3.3.1 农业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体制障碍约束
        3.3.2 农业投资责任主体之间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4 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资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内涵界定
    4.2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职能
    4.3 政府财政支农的结构特征
    4.4 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
        4.4.1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4.4.2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4.4.3 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
    4.5 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弱化的深层原因
        4.5.1 从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的审视
        4.5.2 从需求角度的审视
        4.5.3 从投资主体角度的审视
        4.5.4 从产业投资体制的审视
        4.5.5 从政府职能角度的审视
    4.6 农业财政投资的效益评估
        4.6.1 农业财政投资效益的内涵
        4.6.2 农业财政投资效益评估的必要性
        4.6.3 农业财政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6.4 农业财政投资效益项目评估
5 我国农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5.1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
        5.1.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特征
        5.1.2 农村金融组织在满足资金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5.1.3 造成我国农业信贷供给不足的深层制度原因
    5.2 我国农业证券市场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5.2.1 证券市场影响农业发展的功能
        5.2.2 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
        5.2.3 我国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基本状况
        5.2.4 我国农业证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6 农业投融资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6.1 美国农业投融资的主要渠道和政策特征
        6.1.1 农业投资的主要来源渠道
        6.1.2 美国农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6.1.3 美国农业投融资政策的主要特征
    6.2 法国农业投融资制度与政府投资概况
        6.2.1 财政干预农业机制
        6.2.2 有效的信贷支持农业机制
        6.2.3 明确的农业投资诱导机制
    6.3 日本农业投融资政策及特征
        6.3.1 日本的财政补贴政策
        6.3.2 日本的农业支持政策
        6.3.3 日本支持农业的金融制度
        6.3.4 日本农业投融资政策的特征
    6.4 印度农业投融资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6.4.1 印度农业财政扶持政策的特点
        6.4.2 印度农业扶持政策的效果
        6.4.3 印度政府采取的农业信贷政策
    6.5 欧盟的农业补偿支付政策
        6.5.1 政策制定的背景
        6.5.2 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
    6.6 国际经验对我国农业投融资制度改革的借鉴
        6.6.1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6.6.2 明确划分农业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建立筹资来源决策机制
        6.6.3 建立市场调节和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农业投资调控机制
        6.6.4 适应WTO《农业协议》要求,转变投资重心
7 我国农业投融资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7.1 解决农业发展投融资问题的基本思路
        7.1.1 科学地划分农业投资的不同阶段
        7.1.2 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投入范围
        7.1.3 突出农业资金的投放重点
    7.2 中国农业投资供需总量分析与预测
        7.2.1 农业总产值及各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目标变量值的确定
        7.2.2 农业总产值的结构及贡献要素
        7.2.3 农业总产值计量分析模型的设置
        7.2.4 农业投资行为方程的建立及农业投资需求总量的预测
        7.2.5 中国农业资金供给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7.3 解决我国农业投融资问题的宏观对策
        7.3.1 增加各级政府的农业投入
        7.3.2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的投融资功能
        7.3.3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诱导功能,吸纳市场资金进行农业投入
        7.3.4 努力提高农业的投资吸收能力
    7.4 增加中国农业投融资的具体措施
        7.4.1 加大政府农业投资的力度,努力增加农业投资总量
        7.4.2 发挥农业集体和农民作为农业投资主体的作用
        7.4.3 制订优惠政策,提高投资吸收能力,广泛吸引投资
        7.4.4 努力增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
        7.4.5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7.4.6 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制
        7.4.7 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增强服务“三农”功能
8 区域个案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投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8.1 黑龙江省农业资金供需状况分析
        8.1.1 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资金供需分析
        8.1.2 畜牧业发展与资金供需分析
        8.1.3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资金供需分析
        8.1.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资金供需分析
        8.1.5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资金供需分析
    8.2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的做法及成效
        8.2.1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步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8.2.2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8.3 黑龙江省农业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8.3.1 黑龙江省农业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8.3.2 影响黑龙江农业金融支农作用发挥的原因
    8.4 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投融资发展的对策
        8.4.1 采取积极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8.4.2 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信贷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8.4.3 对农村金融部门实行倾斜政策
        8.4.4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4.5 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8.4.6 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逐步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J]. 朱晶.  经济研究. 2003(01)
[2]中外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农收入差异探析[J]. 刘运梓.  中国农村观察. 2002(04)
[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 罗剑朝,聂强.  农业经济问题. 2002(07)
[4]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变迁及若干问题分析[J]. 徐慧娟.  财贸研究. 2002(03)
[5]公共支出范围:分析与界定[J]. 刘尚希.  经济研究. 2002(06)
[6]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 尹成杰.  管理世界. 2002(04)
[7]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思考[J]. 彭川西,罗润年,王琼,黄丹宾,倪添杰,邱达.  金融研究. 2001(01)
[8]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 陈很荣,范晓虎,吴冲锋.  财经问题研究. 2000(08)
[9]工农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诸种矛盾的总根源[J]. 刘福垣.  管理世界. 2000(04)
[10]理论进步与中国农业政策选择[J]. 李成贵.  社会科学战线. 1999(05)



本文编号:3388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88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