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2 17: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累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现代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它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应用,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我国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自然资源禀赋及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产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目标体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时代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


绿色产业链简化模型

地域分布,待发现资源,剩余储量,石油


Fig·5一 3Distributionof011StorageandResourcesAwaitingtobeDiseovered来源:中石油集团咨询中心,2006图5一3显示,全球油气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供需结构性矛盾大。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降低污染排放的环保角度考虑,大力拓展水、风、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变得越发紧迫。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仅略高于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中东地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水电我国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列入其中“十一五”期间我国电源结构面临调整,作为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水电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水电仍将是我国电源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图5一4是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水电装机容量的规划。

绿色食品,统计年报,产品认证,产品产量


4)近几年来,无论是产品认证数、生产企业数还是产品产量和销售额均在前几年较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以高于前几年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连创新高(如图5一13)。1996一2007年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增长情况八nUU︵日艾U八U目八︶八”一nU八UnUCnUU二nUnU︷llnU八UnU︵日日甘一nll︸UnnUnUnU︵b连几O白八UC八︸匕八d孟Q‘,.上峭.上‘1.叼1.产品数...,,_亡七“ “111书日 0...二二 二…… …bbb幽b曰 ---- ...… … !!!R31‘幽U..… … 1996199820002002 20042006图5一13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基本情况Fig.5一 13China, 5GreenFoodDcveloPmentin1996一2007资料来源:据1996一200了年《绿色食品统计年报》整理,中国绿色食品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绿色消费的现状与发展[J]. 谢威娜.  现代商业. 2008(26)
[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钱小华.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08)
[3]基于环境污染账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白钰,曾辉,魏建兵,张文娟,赵宏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8)
[4]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J]. 唐亚军,郗永勤.  能源与环境. 2008(03)
[5]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以上海为例[J]. 张锦华,吴方卫.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6]绿色消费理念的一个实例阐释[J]. 陈健.  生态经济. 2008(04)
[7]资源与环境的救赎——第四产业蓄势待发[J]. 张琳.  资源再生. 2008(03)
[8]关于“纯净水”与“绿色食品”的认证管理[J]. 陈健,张勇.  当代经济. 2008(02)
[9]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钟波兰.  物流科技. 2008(01)
[10]物质代谢、产业代谢和物质经济代谢——代谢与循环经济理论[J]. 李慧明,王军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博士论文
[1]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 欧阳旭.南京农业大学 2007
[2]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 李相沄.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 童莉.北京化工大学 2006
[4]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预警体系研究[D]. 任运河.山东农业大学 2006
[5]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 靳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6]物质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应用[D]. 岳强.东北大学 2006
[7]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D]. 郑声安.河海大学 2006
[8]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D]. 吕明元.南开大学 2005
[9]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纵向整合策略研究[D]. 蔡峰.复旦大学 2005
[10]绿色经济与云南绿色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 余春祥.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绿色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 曾东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何芬.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基于绿色餐饮的我国餐饮企业检测体系研究[D]. 李艳萍.天津商业大学 2007
[4]循环经济产业链集成模型及其应用[D]. 常新宇.四川大学 2007
[5]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 赵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6]虚拟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 李迎新.天津理工大学 2007
[7]基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D]. 徐新.中国海洋大学 2006
[8]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设计研究[D]. 甘树福.广东工业大学 2006
[9]中国台湾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 朱清霖.华南师范大学 2005
[10]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D]. 姜红.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32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432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