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和制度的角度看西方世界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01-03 20:57
“西方世界的兴起有赖于制度的创新”,这一结论大致已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制度创新本身呢?诺思和其他制度学派的学者似乎并未对此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本文得出的核心结论是:美洲贵金属的持续供给是一把关键的钥匙,欧洲国家凭此开启了制度创新的大门。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补充把诺思教授等人所讲的“西方世界兴起”的故事叙述完整。全文的逻辑思路概括如下: 文章以美洲贵金属与欧洲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重新阐述西方世界的兴起。通过“外生货币→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的基本分析模式,我们试图说明由于货币增长在当时引起了欧洲的制度变迁,故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中是非中性的。首先,笔者用相关资料和数据证明,前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与其参照物中国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双方在总体上势均力敌;这种均势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规模、人均GDP水平、市场运作状况、技术条件及所处之制度环境等方面。随后,由于偶然的地理大发现,大量的美洲贵金属开始涌入欧洲。这一外力推倒了制度变迁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并在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价格革命”导致了财富的重新分配,并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其中商人阶层凭借财力“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及猜测性的回答
1.1 问题的提出
1.2 对于前人解答的一个简单述评
1.3 猜测性的回答及全文的理论和逻辑框架
二、 前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比较
2.1 人口增长与海外移民
2.2 GDP份额、人均GDP及生活水平
2.3 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
2.4 商业状况
2.5 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
2.6 上层建筑
2.7 小结
三、 美洲金银的流入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3.1 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欧洲货币存量的增加
3.2 “长期货币非中性”命题的提出
3.3 “价格革命”与欧洲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四、 国家在产权保护和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4.1 从诺思、奥尔森到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产权关系之理论的简要探讨
4.2 商人阶层的兴起与国家政权性质的变化
4.3 财富与强权的融合--对于“重商主义”外贸政策的重新回顾
五、 货币制度的创新、有效融资市场的形成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
5.1 私人信誉与信用货币制度的逐渐形成
5.2 政府保护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强化
5.3 低利率的融资市场与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
六、 从货币初始动因到制度落差的形成--对“李约瑟之谜”的重新审视
6.1 “蝴蝶效应“与货币初始条件的形成
6.2 “积累效应“与“外生货币→制度变迁→经济增长”模式的自我强化
6.3 全文小结
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J]. 黄宗智. 历史研究. 2002(04)
[2]16—17世纪英国商人与政权[J]. 赵秀荣. 世界历史. 2001(02)
[3]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J]. 张宇燕. 改革. 1994(02)
本文编号:356696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及猜测性的回答
1.1 问题的提出
1.2 对于前人解答的一个简单述评
1.3 猜测性的回答及全文的理论和逻辑框架
二、 前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比较
2.1 人口增长与海外移民
2.2 GDP份额、人均GDP及生活水平
2.3 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
2.4 商业状况
2.5 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
2.6 上层建筑
2.7 小结
三、 美洲金银的流入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3.1 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欧洲货币存量的增加
3.2 “长期货币非中性”命题的提出
3.3 “价格革命”与欧洲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四、 国家在产权保护和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4.1 从诺思、奥尔森到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产权关系之理论的简要探讨
4.2 商人阶层的兴起与国家政权性质的变化
4.3 财富与强权的融合--对于“重商主义”外贸政策的重新回顾
五、 货币制度的创新、有效融资市场的形成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
5.1 私人信誉与信用货币制度的逐渐形成
5.2 政府保护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强化
5.3 低利率的融资市场与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
六、 从货币初始动因到制度落差的形成--对“李约瑟之谜”的重新审视
6.1 “蝴蝶效应“与货币初始条件的形成
6.2 “积累效应“与“外生货币→制度变迁→经济增长”模式的自我强化
6.3 全文小结
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J]. 黄宗智. 历史研究. 2002(04)
[2]16—17世纪英国商人与政权[J]. 赵秀荣. 世界历史. 2001(02)
[3]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J]. 张宇燕. 改革. 1994(02)
本文编号:3566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6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