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03 06:38
电子商业汇票相对传统纸质票据来说,提高了支付结算的效率,有利于防范各种票据结算风险,能够促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经历四年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仍存在规模偏小、参与主体集中、流通性和融资功能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制约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5(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情况
(一) 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呈现规模递增态势, 但占全部商业汇票业务的比例仍较低
(二)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各项业务发展不均衡, 其融资功能不畅
(三)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参与主体少且较为集中
二、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 现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二) 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主体, 其积极性不高
(三) 多数票据业务交易主体没有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四) 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1. 创立新的电子票据法, 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2. 建立一个非营利的、公正的网上票据登记管理机构。
3. 票据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坚持票据的无因性原则。
(二)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
1. 建议人民银行将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发展纳入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考核, 并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
2. 建议央行运用政策强化电子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
(三) 优化电子商业汇票操作和应用环境, 促进电子商业汇票的流通
1. 尽快实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覆盖全商业银行系统, 实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
2. 扩大参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非银行主体。
(四) 加强风险和病毒防范措施, 强化监督预警机制, 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1. 加强人民银行对电子商业汇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2. 商业银行应不断更新行内系统和网上银行软件, 加强对病毒的防范, 建立异地灾备系统, 确保网上银行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与改进建议[J]. 汪办兴. 中国货币市场. 2010(12)
本文编号:3565773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5(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情况
(一) 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呈现规模递增态势, 但占全部商业汇票业务的比例仍较低
(二)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各项业务发展不均衡, 其融资功能不畅
(三)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参与主体少且较为集中
二、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 现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二) 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主体, 其积极性不高
(三) 多数票据业务交易主体没有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四) 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1. 创立新的电子票据法, 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2. 建立一个非营利的、公正的网上票据登记管理机构。
3. 票据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坚持票据的无因性原则。
(二)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
1. 建议人民银行将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发展纳入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考核, 并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
2. 建议央行运用政策强化电子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
(三) 优化电子商业汇票操作和应用环境, 促进电子商业汇票的流通
1. 尽快实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覆盖全商业银行系统, 实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
2. 扩大参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非银行主体。
(四) 加强风险和病毒防范措施, 强化监督预警机制, 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1. 加强人民银行对电子商业汇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2. 商业银行应不断更新行内系统和网上银行软件, 加强对病毒的防范, 建立异地灾备系统, 确保网上银行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与改进建议[J]. 汪办兴. 中国货币市场. 2010(12)
本文编号:3565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6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