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转轨经济中的信用扩张分析导论

发布时间:2022-01-11 14:17
  我国1998年以后一度出现通货紧缩,以致延缓经济增长,给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压力,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福利改善。如此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现象,在研究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制度变迁基础上,分析其金融体制成因,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本文采用可贷资金理论,以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对我国98年以后一度出现通货紧缩,以致延缓经济增长,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现象的金融体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鉴于经济发展由企业家创新投资主导,研究制度安排对与企业家创新投资货币资本供给密切相关的信用扩张难题缓解的影响,无疑对剖析经济增长问题的包括金融体制在内的体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信用扩张难题,从表面上看是指金融体系所面临的由信用扩张引起的保证流动性充足和为企业家创新投资提供必要货币资本的潜在冲突,但实质上却是信用扩张为企业家创新投资提供货币资本是否适度问题。当信用扩张过度,即信用扩张货币资本供给超出企业家创新投资需要时,社会经济体系势必最终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从而可能加剧经济波动;当信用扩张不足,即信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问题切入点的选择
    1.3 研究重点的确定
    1.4 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1.4.1 可贷资金理论简介:可贷资金理论基本分析式
        1.4.2 可贷资金理论在信用扩张分析上的可操作性
    1.5 内容的安排
第2章 发达国家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探索
    2.1 信用扩张难题的提出
        2.1.1 信用扩张难题的古典形式
        2.1.2 奥地利学派对信用扩张难题的解决
        2.1.3 对奥地利学派信用扩张难题解决方法的评价
    2.2 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基本思路:廉价货币论和资本非货币化论
    2.3 围绕廉价货币论的争论
        2.3.1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效应
        2.3.2 米塞斯-哈耶克工业波动模型对银行(货币)体系信用扩张被迫停止后的经济效应分析
    2.4 对资本非货币化论的质疑
        2.4.1 资本非货币化论的内在逻辑剖析
        2.4.2 对资本非货币化论的质疑
        2.4.3 对资本非货币化论的简要评价
    2.5 市场经济体制信用扩张制衡机制的认识和实践
        2.5.1 市场经济体制信用扩张制衡机制的基本内容
        2.5.2 战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信用扩张制衡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第3章 我国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计划经济试验
    3.1 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及其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影响
        3.1.1 计划经济体制对实现经济赶超的价值
        3.1.2 计划经济体制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新尝试
        3.1.3 小结
    3.2 计划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局限性
        3.2.1 社会计划部门无法有效保证最优投资水平的选择
        3.2.2 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局限性
        3.2.3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总结
    3.3 我国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计划经济试验的简要回顾
        3.3.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制度建设
        3.3.2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分权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影响
        3.3.3 对我国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计划经济试验的评价
第4章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与信用扩张难题
    4.1 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起点:直接强制储蓄机制解体
        4.1.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强制储蓄机制解体的主要内容
        4.1.2 直接强制储蓄机制解体对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影响
    4.2 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结构的调整
        4.2.1 我国银行体系参与信用扩张
        4.2.2 金融结构调整与缓解信用扩张难题
    4.3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总体评价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新尝试
    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突破口:国企改革深化
        5.1.1 放权让利式国企改革思路的局限性
        5.1.2 深化国企改革新思路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5.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突破口:国企改革深化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结构的调整
        5.2.1 深化金融改革,抑制信用扩张过度的必要前提:意愿投资水平由企业家内生决定
        5.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金融改革深化的主要内容
    5.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的综合评价
        5.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已取得的成就
        5.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缓解信用扩张难题仍存在的不足
第6章 结论
    6.1 我国缓解信用扩张难题制度变迁的简要回顾
    6.2 我国98年以后经济增长问题的金融体制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周叔莲.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6)
[2]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J]. 杨斌.  经济研究. 1998(08)
[3]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取向[J]. 丛明.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5)
[4]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5(02)



本文编号:3582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82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