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及其价格效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4:25
2005-2008年,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货币供给相对于商品、服务甚至资产交易所需的货币需求过大。2005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各类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有加快上升的趋势。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围绕流动性过剩问题,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形成机理、价格效应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推导出的流动性过剩测量方法,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并总结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点;在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时,运用货币供给模型,推导出流动性过剩形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结合2004-2008年我国流动性过剩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方面,在对流动性过剩对不同市场(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的价格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单整、格...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2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概述
2.1 流动性的概念
2.1.1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1.2 目前学术界关于流动性的概念
2.2 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及测量方法
2.2.1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定义
2.2.2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测量方法及其评价
2.3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测量方法的推导
2.3.1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2.3.2 本文流动性过剩测量方法的推导
3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3.1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提出
3.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3.2.1 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3.2.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判断
3.3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分析
3.3.1 银行体系资金过多
3.3.2 投资增长过快
3.3.3 流动性存量过剩向流量过剩转变
3.3.4 流动性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分析
4.1 货币供给理论
4.1.1 广义货币供给M2 模型的推导
4.1.2 基础货币的决定
4.1.3 货币乘数的决定
4.2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分析
4.2.1 基于基础货币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4.2.2 基于货币乘数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分析
5.1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理论分析
5.2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实证研究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消费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3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4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5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政策建议
6.1 对现行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工具的评价
6.1.1 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1.2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货币流通量
6.1.3 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6.2 基于本文研究的政策建议
6.2.1 疏导现存的流动性过剩
6.2.2 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扩大
6.2.3 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J]. 许涤龙,叶少波.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3)
[2]基于流动性过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性研究[J]. 李颖. 经济与管理. 2007(12)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缓解流动性过剩[J]. 张育军. 资本市场. 2007(10)
[4]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无关[J]. 赵晓雷. 沪港经济. 2007(10)
[5]流动性过剩的主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武胜利. 西部金融. 2007(10)
[6]流动性过剩:度量与成因[J]. 康以同. 中国金融. 2007(19)
[7]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J]. 赵钱龙,曹志鹏. 山东纺织经济. 2007(05)
[8]关于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的三个争论[J]. 范建军. 中国金融. 2007(18)
[9]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J]. 赵征. 财经科学. 2007(09)
[10]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流动速度异常下降的解析[J]. 李治国. 经济评论. 2007(05)
硕士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D]. 张成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493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2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概述
2.1 流动性的概念
2.1.1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1.2 目前学术界关于流动性的概念
2.2 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及测量方法
2.2.1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定义
2.2.2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测量方法及其评价
2.3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测量方法的推导
2.3.1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2.3.2 本文流动性过剩测量方法的推导
3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3.1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提出
3.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3.2.1 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3.2.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判断
3.3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分析
3.3.1 银行体系资金过多
3.3.2 投资增长过快
3.3.3 流动性存量过剩向流量过剩转变
3.3.4 流动性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分析
4.1 货币供给理论
4.1.1 广义货币供给M2 模型的推导
4.1.2 基础货币的决定
4.1.3 货币乘数的决定
4.2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分析
4.2.1 基于基础货币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4.2.2 基于货币乘数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分析
5.1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理论分析
5.2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实证研究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消费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3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4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2.5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政策建议
6.1 对现行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工具的评价
6.1.1 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1.2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货币流通量
6.1.3 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6.2 基于本文研究的政策建议
6.2.1 疏导现存的流动性过剩
6.2.2 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扩大
6.2.3 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J]. 许涤龙,叶少波.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3)
[2]基于流动性过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性研究[J]. 李颖. 经济与管理. 2007(12)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缓解流动性过剩[J]. 张育军. 资本市场. 2007(10)
[4]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无关[J]. 赵晓雷. 沪港经济. 2007(10)
[5]流动性过剩的主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武胜利. 西部金融. 2007(10)
[6]流动性过剩:度量与成因[J]. 康以同. 中国金融. 2007(19)
[7]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J]. 赵钱龙,曹志鹏. 山东纺织经济. 2007(05)
[8]关于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的三个争论[J]. 范建军. 中国金融. 2007(18)
[9]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J]. 赵征. 财经科学. 2007(09)
[10]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流动速度异常下降的解析[J]. 李治国. 经济评论. 2007(05)
硕士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D]. 张成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4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8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