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责任响应的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8 12:47
随着全球粮食市场动荡不定和高粮价时代的来临,我国粮食、食品、生态安全保障也面临日趋严峻的形势。粮食基地建设是稳定全国粮食大局的主力,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随着粮食产能从50亿到400亿斤的加速跨越和提供占黑龙江省二分之一商品粮数量的贡献,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其担负的责任也不断加大,形成了国家粮食、食品与生态安全保障责任;垦区自身经济发展责任;商品粮基地多年来积累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责任等等多重交织,且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制约性甚至相悖性的格局。而垦区现行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却暴露出诸多盘根错节、积重难返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仅仅依靠或局限于垦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来发挥粮食的资源和加工优势,承担多重责任与使命,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把垦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提升到粮食战略基地的层面上来,探讨如何在积极响应多重责任的同时,实现责任与权益之间的均衡,进而实现垦区粮食基地的良性、持续、快速发展,迫切、现实而又必要。本文以协同理论、资本深化理论、分工深化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并将资本深化与分工深化的思想及其方法渗透、贯穿、运用于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全过程中。运用DP...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协同理论
2.1.1 协同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1.2 协同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2 资本深化理论
2.2.1 资本深化的内涵
2.2.2 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
2.2.3 资本深化理论的拓展
2.2.4 资本深化理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3 分工深化理论
2.3.1 分工理论演进概述
2.3.2 分工深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3.3 分工深化的表现
2.3.4 分工深化理论对于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4.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2.4.2 内生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
2.4.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5 多重辩证关系甄审
2.5.1 政府扶持与争取扶持政策
2.5.2 增担与减负
2.5.3 小农与大农
2.5.4 农民合作组织与组织农民合作
2.5.5 北大荒文化与文化北大荒
2.6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DPSIR分析
3.1 DPSIR模型:分析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概念框架
3.2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驱动力
3.2.1 内部驱动力
3.2.2 外部驱动力
3.3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压力
3.3.1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压力分解
3.3.2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多重责任压力的辩证关系
3.4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状态
3.4.1 国家粮食基地建设的战略演进
3.4.2 黑龙江垦区粮食基地建设的历史沿革
3.4.3 现行压力下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状态审视
3.5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状态产生的影响
3.6 未来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响应路径
3.6.1 总体响应路径——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
3.6.2 更新理念
3.6.3 建设三大体系
3.6.4 主体行为响应
3.6.5 构建协同机制
3.7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粮食生产体系建设
4.1 粮食生产的动力分解
4.2 垦区粮食生产的物质资本深化
4.2.1 垦区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历史变迁
4.2.2 垦区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
4.2.3 结果分析
4.3 垦区粮食生产的技术资本深化
4.3.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3.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度量
4.3.3 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框架
4.3.4 结果分析
4.4 基于资本深化的垦区粮食生产的路径选择
4.4.1 促进狭义农业技术进步
4.4.2 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4.4.3 提高技术效率
4.5 分工深化促进垦区粮食专业化生产体系形成
4.5.1 体系构成
4.5.2 重要环节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
5.1 经营环境变化对粮食产业的影响
5.2 价值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分工深化
5.2.1 国际粮商的商业模式借鉴
5.2.2 垦区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全产业链经营
5.3 供需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资本深化
5.3.1 生态资本深化
5.3.2 人力资本深化
5.3.3 社会资本深化
5.4 空间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资本深化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文化发展体系建设
6.1 垦区文化的构成及其特征
6.1.1 垦区文化的构成
6.1.2 垦区文化的特征
6.2 垦区文化发展体系建设的现状
6.2.1 文化发展体系建设的成效
6.2.2 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3 文化资本深化对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意义
6.4 推动垦区粮食战略基地文化资本深化的对策
6.4.1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基本思路
6.4.2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方式
6.4.3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关键手段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责任响应的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协调机制与保障措施
7.1 各层次主体的责任响应行为协调机制
7.1.1 责任响应行为主体界定
7.1.2 各主体责任响应行为的层次关系
7.1.3 各主体责任响应行为体系
7.2 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构建
7.2.1 构建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的总体思路
7.2.2 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体系构成
7.3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7.3.1 强化思想观念保障
7.3.2 健全组织保障
7.3.3 完善技术保障
7.3.4 拓展资金保障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产业链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 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赵丽红.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04)
[2]环境规制条件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J]. 李谷成,陈宁陆,闵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1)
[3]国家商品粮基地产业科学发展路径研究[J]. 潘珍妮,刘应宗.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0)
[4]学者眼中的黑龙江农垦——胡鞍钢卢中原王绍光访谈录[J]. 本刊记者. 农场经济管理. 2011(09)
[5]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 顾莉丽,郭庆海.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8)
[6]关于东北区域创建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的现实论证[J]. 修士伟,魏代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7]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J].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5)
[8]领先市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驱动力[J]. 邓久根. 商业研究. 2011(02)
[9]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战略布局 建设绿色垦区 奋力夺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的伟大胜利[J]. 隋凤富. 农场经济管理. 2010(12)
[10]分工理论:从古希腊思想到新国际体系的研究述评[J]. 赵明亮. 产经评论. 2010(03)
博士论文
[1]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 罗光强.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 刘贵富.吉林大学 2006
[3]区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岳书敬.西南交通大学 2006
[4]生态资本及其运营的理论与实践[D]. 王海滨.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 傅国文.东北农业大学 2005
[6]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 邹积慧.东北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黑龙江垦区农业推广体系研究[D]. 安杰.吉林大学 2010
[2]社会资本对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D]. 凌哲婧.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粮食产业链视角的我国粮食流通安全研究[D]. 李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D]. 杨玮.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中国农垦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分析[D]. 叶生贵.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黑龙江垦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董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黑龙江垦区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 王勇.东北农业大学 2009
[8]农业小部门化时期我国农业内分工深化问题研究[D]. 燕兴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9]现代物流对黑龙江垦区农产品流通影响研究[D]. 李世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10]黑龙江垦区粮食供应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高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51694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协同理论
2.1.1 协同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1.2 协同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2 资本深化理论
2.2.1 资本深化的内涵
2.2.2 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
2.2.3 资本深化理论的拓展
2.2.4 资本深化理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3 分工深化理论
2.3.1 分工理论演进概述
2.3.2 分工深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3.3 分工深化的表现
2.3.4 分工深化理论对于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4.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2.4.2 内生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
2.4.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指导
2.5 多重辩证关系甄审
2.5.1 政府扶持与争取扶持政策
2.5.2 增担与减负
2.5.3 小农与大农
2.5.4 农民合作组织与组织农民合作
2.5.5 北大荒文化与文化北大荒
2.6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DPSIR分析
3.1 DPSIR模型:分析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概念框架
3.2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驱动力
3.2.1 内部驱动力
3.2.2 外部驱动力
3.3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压力
3.3.1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压力分解
3.3.2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多重责任压力的辩证关系
3.4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状态
3.4.1 国家粮食基地建设的战略演进
3.4.2 黑龙江垦区粮食基地建设的历史沿革
3.4.3 现行压力下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状态审视
3.5 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状态产生的影响
3.6 未来垦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响应路径
3.6.1 总体响应路径——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
3.6.2 更新理念
3.6.3 建设三大体系
3.6.4 主体行为响应
3.6.5 构建协同机制
3.7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粮食生产体系建设
4.1 粮食生产的动力分解
4.2 垦区粮食生产的物质资本深化
4.2.1 垦区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历史变迁
4.2.2 垦区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
4.2.3 结果分析
4.3 垦区粮食生产的技术资本深化
4.3.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3.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度量
4.3.3 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框架
4.3.4 结果分析
4.4 基于资本深化的垦区粮食生产的路径选择
4.4.1 促进狭义农业技术进步
4.4.2 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4.4.3 提高技术效率
4.5 分工深化促进垦区粮食专业化生产体系形成
4.5.1 体系构成
4.5.2 重要环节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
5.1 经营环境变化对粮食产业的影响
5.2 价值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分工深化
5.2.1 国际粮商的商业模式借鉴
5.2.2 垦区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全产业链经营
5.3 供需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资本深化
5.3.1 生态资本深化
5.3.2 人力资本深化
5.3.3 社会资本深化
5.4 空间维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资本深化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文化发展体系建设
6.1 垦区文化的构成及其特征
6.1.1 垦区文化的构成
6.1.2 垦区文化的特征
6.2 垦区文化发展体系建设的现状
6.2.1 文化发展体系建设的成效
6.2.2 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3 文化资本深化对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建设的意义
6.4 推动垦区粮食战略基地文化资本深化的对策
6.4.1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基本思路
6.4.2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方式
6.4.3 推动文化资本深化的关键手段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责任响应的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协调机制与保障措施
7.1 各层次主体的责任响应行为协调机制
7.1.1 责任响应行为主体界定
7.1.2 各主体责任响应行为的层次关系
7.1.3 各主体责任响应行为体系
7.2 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构建
7.2.1 构建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的总体思路
7.2.2 责任响应的协同机制体系构成
7.3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7.3.1 强化思想观念保障
7.3.2 健全组织保障
7.3.3 完善技术保障
7.3.4 拓展资金保障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产业链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 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赵丽红.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04)
[2]环境规制条件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J]. 李谷成,陈宁陆,闵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1)
[3]国家商品粮基地产业科学发展路径研究[J]. 潘珍妮,刘应宗.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0)
[4]学者眼中的黑龙江农垦——胡鞍钢卢中原王绍光访谈录[J]. 本刊记者. 农场经济管理. 2011(09)
[5]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 顾莉丽,郭庆海.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8)
[6]关于东北区域创建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的现实论证[J]. 修士伟,魏代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7]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J].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5)
[8]领先市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驱动力[J]. 邓久根. 商业研究. 2011(02)
[9]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战略布局 建设绿色垦区 奋力夺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的伟大胜利[J]. 隋凤富. 农场经济管理. 2010(12)
[10]分工理论:从古希腊思想到新国际体系的研究述评[J]. 赵明亮. 产经评论. 2010(03)
博士论文
[1]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 罗光强.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 刘贵富.吉林大学 2006
[3]区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岳书敬.西南交通大学 2006
[4]生态资本及其运营的理论与实践[D]. 王海滨.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 傅国文.东北农业大学 2005
[6]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 邹积慧.东北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黑龙江垦区农业推广体系研究[D]. 安杰.吉林大学 2010
[2]社会资本对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D]. 凌哲婧.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粮食产业链视角的我国粮食流通安全研究[D]. 李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D]. 杨玮.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中国农垦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分析[D]. 叶生贵.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黑龙江垦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董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黑龙江垦区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 王勇.东北农业大学 2009
[8]农业小部门化时期我国农业内分工深化问题研究[D]. 燕兴胜.湖南师范大学 2008
[9]现代物流对黑龙江垦区农产品流通影响研究[D]. 李世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10]黑龙江垦区粮食供应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高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5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5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