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论国际银行业的全能化——兼论中国全能银行的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4-05-18 05:29
  商业银行能否经营证券、保险、信托及非金融相关业务,一直是国际金融 界争论的焦点。1933年,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标志着分业 经营的正式确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能互相渗透,同时也严格限制银行对 工商企业的投资。而后,全球金融业掀起来分业经营之风。但是随着世界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传统商业银行在日趋 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就促使了分业经营出现了动摇和分化。继 英国和日本经历“大爆炸”的改革后,分业经营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美国也 不得不顺应国际潮流,逐步实施金融改革,最终于1999年12月通过了《金融 服务现代化法》,宣告了美国实行长达66年之久的分业经营的终结。 面对着国际金融界,特别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变化,我们不可 熟视无睹。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们要站 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筹划金融业的发展规划,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 的协调对外,研究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货币 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商...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历史、作用及其发展理论
    1.1 商业银行的历史
    1.2 传统商业银行的作用
        1.2.1 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
        1.2.2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 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
        1.3.1 现代金融制度
        1.3.2 制度经济学的启示
        1.3.3 不对称信息理论
        1.3.4 全能银行
第二章 商业银行对证券业的渗透
    2.1 商业银行经营证券的理论概观
        2.1.1 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的原因
        2.1.2 允许商业银行经营证券的原因
    2.2 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在各国中的实现
        2.2.1 日本
        2.2.2 美国
        2.2.3 德国
        2.2.4 英国
第三章 商业银行对保险业的渗透
    3.1 商业银行经营保险的理论概观
        3.1.1 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的原因
        3.1.2 允许商业银行经营保险的原因
    3.2 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在各国的实现
        3.2.1 日本
        3.2.2 美国
        3.2.3 德国
        3.2.4 英国
第四章 商业银行对信托业的渗透
    4.1 日本
    4.2 美国
    4.3 韩国
第五章 商业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渗透
    5.1 银企关系概览
    5.2 各国商业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渗透
        5.2.1 日本
        5.2.2 德国
        5.2.3 美国
        5.2.4 韩国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6.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体制没有分业与混业之分
    6.2 改革开放以后金融体制的分业与混业的历史沿革
    6.3 有关法律、法规对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确定
第七章 中国银行业涉足到其他相关金融领域的现状
    7.1 银行与证券的合作
    7.2 银行与保险的合作
    7.3 银行与信托的合作
        7.3.1 银行代销信托产品
        7.3.2 信托与银行在信贷资产转让方面的合作
        7.3.3 银行与信托在银团贷款业务上的合作
    7.4 关于银行对基金业渗透
第八章 中国银行业走向全能银行的必然性
    8.1 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
    8.2 金融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
    8.3 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8.4 银行自身发展变化的要求
第九章 中国银行业走向全能银行的最佳模式—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
    9.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全能经营的形式
    9.2 我国当前宜采取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全能化
    9.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模式
    9.4 构建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部分)
    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内容提要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76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976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