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互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农村商贸流通业 互动关系 联立方程模型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举措,这表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村商贸流通业作为农村居民消费的载体,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城乡居民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结构的升级及消费潜力的释放都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同时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它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我国目前新型城镇化及农村商贸流通业水平的现状。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进步、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2013年全国各省的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现状,发现北京、上海、天津等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构建了包含发展规模、信息技术、市场环境3个方面的农村商贸流通业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现状,发现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等东部地区的农村商贸流通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基于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联立方程模型,新型城镇化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商贸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最强,中部地区工业化的推动力最强,并且发现江苏省、上海等地区的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成反比关系。农村商贸流通业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推动作用最强,东部地区主要依靠消费水平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总体上,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商贸流通业水平比较高,但是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关系是西部地区最强。联立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并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最后,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一方面,注重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开发农村市场,为农村商贸流通业提供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发掘新的消费热点,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另一方面,重视农村商贸流通业对当地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大型农产品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加快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和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创新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流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不仅积极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要积极鼓励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服务型产业的兴起,如物流产业、仓储业等,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途径。特别是对于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低但互促效果更明显的西部地区,这些建议尤为重要,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商贸流通业 互动关系 联立方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7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6
-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12-13
- 二、商贸流通业水平研究13-14
- 三、新型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关系的探讨14-16
- 第三节 创新点16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16-19
- 一、研究思路16-17
- 二、研究框架17-19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19-27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内涵19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19-22
- 一、构建原则20
- 二、指标选取20-22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22-27
- 一、数据说明22
- 二、方法介绍22-23
- 三、因子分析结果输出23-25
- 四、结果解析25-27
- 第三章 农村商贸流通业指标体系27-34
- 第一节 农村商贸流通业27
- 第二节 农村商贸流通业指标体系的构建27-29
- 一、构建原则27-28
- 二、指标选取28-29
- 第三节 农村商贸流通业水平实证分析29-34
- 一、数据说明及方法介绍29-30
- 二、因子分析结果输出30-32
- 三、结果解析32-34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商贸流通业互动关系的模型构建34-41
- 第一节 理论关系论述34-35
- 第二节 模型介绍35-39
- 一、面板数据模型介绍35-37
- 二、联立方程组模型介绍37-39
-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的构建39-41
- 第五章 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41-48
- 第一节 数据说明41
- 第二节 面板数据模型相关检验41-43
- 一、平稳性检验41-42
- 二、面板数据模型形式的选择42-43
-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单方程估计结果解析43-45
- 一、新型城镇化方程43-44
- 二、农村商贸流通业方程44-45
- 三、单方程分析小结45
- 第四节 联立性检验45-46
- 第五节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解析46-48
- 第六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48-52
- 第一节 研究结论48-49
- 第二节 政策建议49-50
- 第三节 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强;王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2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3 高宇;;关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4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5 李萍;;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6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7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8 王柄根;;新型城镇化猜想[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9 杨阳;;2013投资主题:新型城镇化[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10 刘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9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53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