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与初兴的“1956”——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两岸三地影业
本文关键词:转机与初兴的“1956”——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两岸三地影业
更多相关文章: “” 电影业 转机与初兴 意识形态 创作多元 文化同构
【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特殊的年份因其影业在技术体系、艺术形式、美学品格、运转机制上呈现出来的转变与超越而被后人书写、铭记,"电影史的1956"即是如此。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三地电影业呈现出个别经营、独自发展的特异格局与历史奇观,但在1956年这一时代节点却同时迎来了影业的转机与初兴。所谓转机,是指三地电影业摆脱了分治七年来的困惑、停滞、整顿的局势,迎来改革、重构、立新的曙光;所谓初兴,即是说整个中国影业在影片的创作产量与艺术质量、题材类型与风格样式、文化自省与市场拓展上都达到了自立与成长中的新纬度。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 电影业 转机与初兴 意识形态 创作多元 文化同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电影编年史研究》(1905-2014)(14AC003)
【分类号】:J943
【正文快照】: 历史进入1956年,在经历一系列的战争动荡与阶级整训、相互对峙与自我巩固之后,两岸三地终于能在世界冷战与民族对抗的时代背景下,获取治理社会、发展经济的共时结构。军政大区1的撤销、苏联的援助、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等,都让政权的社会控制能力和经济调节机制空前加强。这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英;;家与国的故事 现实与梦想的传奇——浅析谢晋、李行影片中家国情结之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安琼;;对人的历史的探询——再谈电影《芙蓉镇》[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思韵;;论当下台湾电影对传统父亲形象的超越——以影片《不能没有你》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赵志奇;;历史语境与文化属性——再谈早期30年代电影音乐的中国化问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庞海音;;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孤女”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6 张清河;;十七年大陆电影回眸[J];长城;2009年06期
7 刘艳;;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业[J];沧桑;2009年05期
8 黄献文;;我的摄影机不撒谎——论新生代电影的纪实性特征[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9 袁庆丰;;新市民电影《压岁钱》:中国早期电影中的贺岁片[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袁庆丰;;《十字街头》:20世纪30年代“蚁族”生活写照与喜剧化处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7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9 褚亚男;昆仑影业公司发展研究(1945-1952)[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茜茜;新世纪中国大陆都市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治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现象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琳;新生代电影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贾志珍;大众审美趣味主导下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新特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园;“后影视产品”开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斌娟;新中国农村露天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二军;论导演姜文的电影世界[D];河北大学;2010年
8 肖立娜;香港内地合拍片的商业美学嬗变(1979-2009)[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明顺;回归后香港武侠电影的类型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德蒙;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咏;网络时代的电影与电影中的网络[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2 鲍·瓦特逊,徐建生,李鸿祥;品位无可争辩:图利电影与电影理论的局限[J];世界电影;2001年02期
3 龙熙芳;电影诞生历险记[J];桌面出版与设计;2001年03期
4 王达成;数字电影[J];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5 陆孝修;非洲电影概况[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6 白木 ,子荫;电影史话:第一次活动照相[J];影视技术;2003年06期
7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9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显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褚慧 黄婉琪 本报记者 李湘萍;电影,原来也可以阅读[N];广西日报;2004年
2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3 谢其章;70年前曾有过的“电影杂志年”[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9 记者 陈扬渲;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挂牌成立[N];浙江日报;2005年
10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7 洪启龙;“生活的发现”:从现实走向“极简”的银幕哲思[D];西南大学;2015年
8 邓延庆;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罗婧婷;中国内地小妞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袁凌轩;中国续集电影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2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07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