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本文关键词:星巴克(中国)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巨大潜能,特别是中产阶级的迅速兴起所带动的消费结构转变,中国给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优势和加快开放的市场优势,均为国际知名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国企业在华营销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较大的经营风险,跨国企业在华营销失败的案例并不罕见。如何能够在中国顺利实施跨文化营销策略,赢得这个巨大的市场,是跨国企业制定其中国市场战略的重点内容。星巴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自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星巴克发展迅速,截至2015财年,星巴克在中国已有1811家门店,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以每年500家的速度扩张。星巴克(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将中国打造成为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大市场。星巴克能否成功实现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赢在跨文化营销策略上。这正是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论文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对营销的影响以及跨文化营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第三部分综述了案例相关背景,对星巴克在全球的发展、进入中国的背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为后文作铺垫;第四部分结合中国文化特征,对星巴克在华的跨文化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基于调查研究的方法,作者设计了专门的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消费者对星巴克在华跨文化营销策略的感知与评价,利用SPSS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消费者对星巴克感知与评价的因素;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星巴克赢在中国面临的障碍与挑战。论文研究发现,星巴克在华跨文化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精准的消费群体定位和品牌定位;卓越的品质保证和品牌形象;中国化的新品研发和营销活动;独特的文化体验设计;“互联网+”战略拓展。星巴克想赢在中国也面临着障碍与挑战,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的下滑可能会对星巴克的经营和财务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快速扩张导致星巴克体验和品牌价值下降;竞争者涌入和模仿使得星巴克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消失;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可能阻碍其在中国的扩展;星巴克也面临着文化冲突的风险。
【关键词】:星巴克 文化差异 跨文化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F719.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部分 引言12-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2.1 研究思路12-13
- 1.2.2 研究方法13
- 1.3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13-15
- 第二部分 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综述15-25
- 2.1 文化相关理论综述15-20
- 2.1.1 何为文化?15-16
- 2.1.2 文化差异16-18
- 2.1.3 中国文化价值观18-20
- 2.2 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20-21
- 2.3 跨文化营销理论综述21-25
- 2.3.1 国外学者的研究22
- 2.3.2 国内学者的研究22-25
- 第三部分 星巴克(中国)发展概况25-39
- 3.1 星巴克的全球拓展25-28
- 3.2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背景28-31
- 3.2.1 宏观环境分析28-29
- 3.2.2 行业背景分析29-31
- 3.3 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1-39
- 3.3.1 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1-35
- 3.3.2 星巴克在中国的竞争者分析35-39
- 第四部分 星巴克(中国)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39-48
- 4.1 精准的消费群体定位和品牌定位39-41
- 4.2 卓越的品质保证和品牌形象41-42
- 4.3 中国化的新品研发和营销活动42-44
- 4.4 独特的文化体验设计44-45
- 4.5 “互联网+”战略拓展45-48
- 第五部分 问卷设计、调研与分析48-61
- 5.1 问卷设计与实证分析48-56
- 5.2 调研总结56-61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5
- 6.1 研究结论61
- 6.2 展望61-65
- 附录65-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羊;星巴克也是新经济[J];科技创业;2001年02期
2 曾文祺;企业中的“星巴克”[J];中国企业家;2002年05期
3 宁高宁;星巴克[J];中国企业家;2002年09期
4 吕宜男;不妥协中的妥协 星巴克在海外的成功:新品牌的艰难创立与完整风格[J];中国商贸;2002年04期
5 林渌;星巴克:创造咖啡的特殊体验[J];中外企业文化;2002年17期
6 龚伟同;星巴克成功之秘:“拉关系”[J];商务周刊;2002年23期
7 陈素白;星巴克·小资·品牌幻想[J];广告大观;2002年05期
8 刘志明;;星巴克:品牌价值的最大赢家[J];经理人;2002年07期
9 巫燕玲;;上“星巴克”品味浪漫[J];大经贸;2002年01期
10 王和岩;高劲松;王越;;品味星巴克[J];中国商界;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伟;陈涛;;解析星巴克:咖啡豆王国里的经营魅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武红霞;;品牌建设学习“星巴克”(Starbucks)[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迎春;李景文;;组合巴克码分辨力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张惠;星巴克月底开张 成都咖啡添“味道”[N];成都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鲁 尹婷婷;12元品地道星巴克[N];成都日报;2005年
3 吴韵仪;星巴克——都会中的“绿洲”[N];证券日报;2003年
4 齐天志;星巴克——咖啡世界里的独孤求败[N];证券日报;2004年
5 刘仁慧;星巴克CEO:强悍“执行力”将灵感变成现实[N];财经时报;2004年
6 江雪;星巴克以文化塑造品牌灵魂[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胥会云;统一星巴克的“上海奇迹”[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张国栋;星巴克:何以在中国“疯狂”扩张[N];发展导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娜;在星巴克享受咖啡文化[N];国际商报;2002年
10 张辉;星巴克在中国如何作秀[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丹;语言习惯与视觉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国庆;中国传统元素在星巴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徐峥;航空齿轮材料巴克豪森噪声检测系统设计及验证[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3 于依鸣;星巴克(中国)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罗琳;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吴晓卉;金融危机环境下上海星巴克营销策略调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胡昭阳;星巴克品牌跨文化营销的传播学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黄宁;星巴克的营销案例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8 查星茹;星巴克品牌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张辛瑞;星巴克(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赵聪;18Cr2Ni4WA钢应力与巴氏噪声关系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2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07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