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理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藏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理论思考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藏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且很多资源都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因此,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对于藏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对藏区文化产业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发展藏区文化产业的理论、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藏区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不可再生;产业化是其重生的机遇和面临的危境;掌握好藏文化产业化的度是继承和创新的核心。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藏文化 开发和保护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一、藏文化及产业化现状藏文化是指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包括藏族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风俗以及藏区居民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通讯等因素的发达,藏族逐渐脱离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藏族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泽应;关于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南学术;2001年03期
2 邓冰;吴必虎;;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3 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4 罗莉;藏族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5 沈宏益;毛阳海;;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晓真;《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悖论[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笑蜀;[N];南方周末;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献宇;;循环经济的本质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张帆;;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3 刘辉;;四川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4 莫延芬;;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程增建;张东玲;王金叶;;社区生态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周常春;杨光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李雪辰;;试论生态经济伦理的超越性[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黄云平;;小议当代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10 陈兴贵;;彝族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妍;唐勇;;基于三向责任的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以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张勃;;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性质和任务的新思考[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3 刘健;马雪梅;;浅析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途径[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4 金岩;;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以济南芙蓉街——曲水亭街历史街区为例[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周俊敏;《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征界定及旅游活动对白骨顶繁殖行为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李妙然;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小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阚玉丽;非物质遗产视角下孔子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哲;云南藏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能力建设途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6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7 臧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产业化及其管理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侯利朋;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10 史映蕊;藏族餐饮文化的都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波 ,谢鸿妍;吉沙——我们有一个梦[J];华夏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2 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3 连玉銮;白马社区旅游开发个案研究——兼论自然与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4 罗莉;简析西藏特色资源与绿色产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以国家文化战略的视角来考量“双年展”[J];美术观察;2003年11期
2 曾繁亮;文化战略的凸现与整合[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任继愈,宋蜀华,李学勤,汤一介,叶朗,李希凡,萧灼基,资华筠,齐勇锋,刘梦溪;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发言要点摘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3期
4 丹增;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今日民族;2004年06期
5 李荣静;当代美国政府的对外文化战略及其实质[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6期
6 李汉秋;;亲历文化战略调整[J];前进论坛;2006年03期
7 胡立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重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J];理论界;2006年05期
8 杨明辉;;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5期
9 朱虹;;文化引力与国家形象[J];世界文化;2007年04期
10 张敏;刘学;汪飞;;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广生;;文化战略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A];贵州煤炭经济《2005年论文选编》[C];2005年
2 王明旨;;以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李秀连;;浅论民营企业中的的文化战略[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4 安秀伟;;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文化战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陈旭霞;;共谋、共建京津冀文化研究战略[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6 卓新平;;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7 张敏;刘学;汪飞;;城市文化战略的空间性与空间效应[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林生;;北京文化战略与国际重要首都城市文化比较[A];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2期)[C];2013年
9 陆永昌;;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任慧;;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化战略[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增涛;“武汉文化”与“文化武汉”[N];光明日报;2004年
2 赵明东;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N];天津日报;2004年
3 兰箐;中国服装行业品牌文化聚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黄小驹;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罗尖措;发挥乐都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N];青海日报;2007年
6 广东海洋大学 盛清才 郑州大学 盛楠;海洋法制文化建设刍议[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祝兴平;文化产业的软实力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大国发展的文化战略思考(节选)[N];解放日报;2009年
9 高析;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战略[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做区域文化的大者强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辉;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新形势下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聪;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吴俊青;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曹振国;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陈雯雯;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对接[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黄金湖;中山市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罗幸源;论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杨文君;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高歌;曲阜市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郜彬;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文化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4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12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