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休闲业的文化担当
本文关键词: 文化休闲业 文化担当 道德责任 出处:《兰州学刊》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文化休闲业发展迅速,其文化担当和道德使命亦愈益凸显,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强调文化休闲业的文化担当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公共文化休闲事业承担着普遍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的使命,文化休闲产业则应致力于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形式和更加高雅的内容推进文化繁荣及中华文化的复兴。但目前中国的文化休闲业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亟须设法提高文化休闲业界的文化担当意识。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and moral miss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new era of grea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 China,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ha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times. The public cultural leisure undertaking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promoting the cultural literacy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itizens in general, and the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should devote itself to diversity, The individualized form and the more elegant content promote th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in China at present,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休闲研究所;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继忠;;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特征[J];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03期
2 殷国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转型期的导向和历史选择[J];开放时代;1993年05期
3 李祖斌,田水泉;’93中国文化之怪状[J];东方艺术;1994年01期
4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华夏文化;1994年Z1期
5 成中英;二十一世纪: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J];太平洋学报;1995年01期
6 李建军;;1993—1994:中国文化走下圣坛[J];决策与信息;1995年02期
7 士心;开阔的新视野沉重的历史感——《中国文化大观系列》的文化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张海钟;论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J];唐都学刊;1996年02期
9 李明滨;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下篇)——中国文化与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1期
10 刘良海;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对民族精神的浸润[J];管子学刊;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4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鞠曦;;于丹《〈论语〉心得》批判之一[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曲金良;;中国文化的本性与当代使命——基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宣言”述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张恩韶;文军;;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孙兰英;;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王宗昱;;中国文化改造面临的任务[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4 秦风邋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记者刘茜 实习记者刘伟;专家研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王子嘉 Jessica Wong 美国威斯理安大学东亚研究系;你是哪里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洪波 边哲;中国文化从容走向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王起云;中国文化的后奥运时代[N];经济视点报;2008年
9 杨晓龙;网络时代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姜汉忠;中国文化走出去 眼下需要做什么[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世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8 俞晓敏;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张芾;康有为的中西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8年
3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付美云;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郑琛;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谢玉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玉华;文化外交与中韩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暨南大学;2006年
8 宋婧;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庆鑫;转型期中国文化的价值诉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星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8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49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