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赫金狂欢化解读综艺电影高票房成因
本文选题:狂欢化 + 综艺电影 ; 参考:《四川戏剧》2015年09期
【摘要】:综艺电影是由电视荧屏上的综艺节目所衍生出的新型的电影,其在内容与模式上并没有与电视综艺节目有所差别,但是却是以电影的发行方式进入院线与其他传统形式的电影同时上线竞争票房。2014年与2015年贺岁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及《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与《奔跑吧兄弟》都收获了上亿票房。综艺电影以电视节目的制作规模与成本赢得了上亿的票房,其投入与盈利的巨大发差引起了众多电影投资人的关注。而冯小刚公开的批判并提倡抵制综艺电影的言论再一次将综艺电影推向舆论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解读这种综艺节目衍生的综艺电影高票房的成因。
[Abstract]:Variety film is a new type of film derived from variety show on TV screen. Its content and mode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V variety show. But it's going into theaters as a movie release and competing for the box office at the same time as other traditional forms of film. New year's end of 2014 and 2015, big movies "where dads go" and "where is dad going?" big movies and "run brothers They all go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t the box office. Variety film has wo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box-office by the production scale and cost of TV program, and the huge difference in investment and prof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film investors. And Feng Xiaogang's public criticism and advocacy of resistance to variety films once again pushed variety film to the climax of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Bakhtin's carnival theory,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auses of the high box office of the variety film derived from the variety show.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基于符号学领域下的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099
【分类号】:J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建军;;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中的人本观[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6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7 王岚;;大众传媒语境下的金庸作品——狂欢与意识形态的反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芳;综艺节目,敢问路在何方?[J];电视研究;2000年06期
2 小博;我看综艺节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3期
3 欣子;浅议综艺节目的高品位与快节奏[J];当代电视;2000年S1期
4 李凤娟;观众审美心理与综艺节目创作[J];当代电视;2000年S2期
5 尹凤;谈地方电视台游戏综艺节目的策划[J];当代电视;2000年S6期
6 虎生;从“新鲜出炉”到“家常菜”——2001年综艺节目大盘点[J];当代电视;2002年04期
7 卢晓云;电视“拿来主义”的隐忧[J];当代电视;2003年09期
8 陈林侠;目前综艺节目的文化病症与突围[J];中国电视;2004年10期
9 齐爱军;;看点打造——综艺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J];电视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武;;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J];当代电视;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萧盈盈;;中国综艺节目的类型演变及其文化语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综艺节目要走出模仿怪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2 魏青;综艺节目的“流行病”[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司马童;“哭来哭去”的综艺节目就俗套了[N];工人日报;2013年
4 林玉琴;综艺节目引进热的冷思考[N];中国财经报;2013年
5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沈艳宇;综艺节目陷网络独播之争[N];北京商报;2014年
6 刘朝;综艺节目:能否不拿孩子开涮[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李红军;综艺节目:低水平的重复[N];中国审计报;2001年
8 朱慧松;综艺节目面临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综艺节目主持人—要“作秀”还是要“真诚”?[N];工人日报;2003年
10 蔡韬;综艺节目缘何越来越赤裸?[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渊文;大陆与台湾栏目型综艺节目制作业价值链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董玲玲;综艺节目引进中的本土化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戚琪然;韩国综艺节目的探析与借鉴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李海玲;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平思;同质化背景下我国综艺节目品牌化发展路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言爽;浅析韩国明星综艺节目在中国网络的传播[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娜;中韩综艺节目叙事结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8 高宇;电视相亲类综艺节目创新探赜[D];西北大学;2012年
9 薛艺朦;娱乐共享化下的当代两岸综艺节目现状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笑宇;港台与大陆综艺节目主持人语体的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89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89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