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生态位理论构架和政策导向

发布时间:2018-09-09 12:40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区都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和文明底蕴。特色文化资源的这些异质特征,决定了有可能吸引大批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文化投资,从而形成更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全球竞争格局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及金融业等融合,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这就必然要求超越产业自身,关注整个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演进。生态位理论不仅可揭示生物界现象,而且能运用于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在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下,要处理好国家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与文化特质的区域个性及市场资源配置的关系,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区域性现代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为核心、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匹配的发展格局。
[Abstract]: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 long history,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ities, each region has formed the unique cultural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heterogeneity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s determin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culture in a certain region, thus forming a larger 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Under the global competition patter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wit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and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for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y, which inevitably requires surpassing the industry itself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evolution of the whole 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Niche theory can not only reveal biological phenomena, but also be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layout of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regional personality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llocation of market resources, so as to construct a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wo kinds of resources, two markets match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生态位视角下江西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和政策研究”(批准号:12YJ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制设计及政策构想(批准号:1305)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4 张光宇;张玉磊;谢卫红;刘贻新;;技术生态位理论综述[J];工业工程;2011年04期

5 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方永恒;李文静;;文化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嵌入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7 赵学琳;;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要素的整体分析[J];探索;2011年06期

8 王树雄;于正东;;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2期

9 张斯龙;沈惠云;何小军;邵菊芳;;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挑战[J];中国出版;2006年02期

10 胡成功;生态位理论与我国知识经济发展方略[J];中国软科学;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军;;动漫产业发展路径探讨——以合肥动漫产业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疏仁华;;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定位与提升路径——以皖江三城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李光耀;;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4 史征;李文兴;;不同层面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轨迹与特征——以浙江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6 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何小军;沈惠云;邵菊芳;张斯龙;;科技期刊应优化稿约[J];编辑学报;2007年04期

8 胡博;;喜羊羊的成功对中国动漫产业模式的启示[J];中国编辑;2009年06期

9 郭峦;;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10 魏婷;;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徐玉红;唐勇;;创意城市:西方的经验及借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芬斌;许为民;;基于SNM理论的技术范式变迁实证研究——以数码化图像显示技术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卢丽娜;郭淑芬;;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山西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微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立志;企业仿生的机理和表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程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荣刚;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苏锋;动画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闫安;企业生命体的行为与理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昕,王缉慈;北京与上海创新性产业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2 郭妍;徐向艺;;企业生态位研究综述:概念、测度及战略运用[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3 王缉慈,,宋向辉,李光宇;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扩散[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4 罗亚非;韩文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5 胡孝忠;;中国古代玻璃的从属地位及其影响——从生态位理论看中国古代陶瓷、玻璃化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蔡秀玲,林竞君;基于网络嵌入性的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7 阎小培;信息产业的区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1996年01期

8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公司访谈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实例[J];经济地理;1999年03期

9 刘军;;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中技术要素运行机理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10 简斯·贝克尔特,叶鹏飞;经济社会学与嵌入性:对“经济行动”的理论抽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巨峰;基于生态观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泽望;郭建平;;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2 夏青云;巩玉丽;;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从产业集群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3 李高业;;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J];理论学习;2008年04期

4 曹士云;;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沈望舒;;关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思考[J];北京观察;2009年01期

6 付婧;刘召飞;;文化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初探[J];商业时代;2009年10期

7 詹成大;;文化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J];浙江经济;2009年09期

8 雷宏振;谢卫军;;文化产业集群内组织间的知识共享[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商建辉;韦亚娟;;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模式的选择[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10 黄南珊;刘保昌;;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赵学琳;陆静;;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战略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海防;王馨婷;;关于山东省文化产业实施集群合作竞争市场战略的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朱海霞;马衍进;;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评价的理论思考[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朱海霞;杨博;权东计;王峰;;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丁丽娜;吉林:尽快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记者 别鸣;“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群呼之欲出[N];湖北日报;2013年

3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帅力;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N];人民日报;2013年

4 曹汉衍 卢新民 记者 黄良龙;余干崛起品牌型文化产业集群[N];上饶日报;2013年

5 《山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路径》课题组 执笔人 张建武 侯晓斌 吴晓峰 郭婕;关于山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N];山西日报;2013年

6 记者 赵波;积极传播中华文明 倾力打造秦文化产业集群[N];陕西日报;2013年

7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吕晓宁;论文化产业集群[N];陕西日报;2003年

8 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人 杨舟贤;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培育新型支柱产业[N];吉林日报;2010年

9 李松战;以园区为载体塑造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N];洛阳日报;2010年

10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祁永梅;着力构建大连文化产业集群[N];大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蔚;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周国梁;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志明;我国文化产业集群运行机理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罗佳;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博;发展重庆市文化产业集群探索[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4 钟关虎;文化产业集群公共管理平台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6 黄娟;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相蓉;蚌埠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8 段虹霞;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9 申海元;西安文化产业及产业集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向洪光;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32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232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