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7 11:05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对科学技术高度依附的艺术形式,其诞生及发展与电影技术的普及存在密切关联。1906年由美国人勃莱克顿拍摄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第一次将动画呈现给观众,揭开了动画创作的序幕。1937年,迪士尼动画公司的《白雪公主》将动画带入长篇动画时代的同时,也开启了动画商业模式。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传播媒介的出现,动画摆脱了影院观影的束缚,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进入21世纪,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成为了欧美经济强国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动画在我国社会生活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标示着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动画产业步入了飞速增长的新时代。作为世界动画产业新兴国家,2010年中国动画产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动画生产国。但是与传统动画强国相比较,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经验不足,无论从作品质量还是影响力方面分析,与其他动画强国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如何有效借国外的先进经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纵观当今世界动画领域,美国、日本、韩国被视为世界动画三大强国。美国动画产业,以电影动画为主,依托于数字映像技术,关注动画的商业价值开发;日本动画产业,以电视动画为核心,形成了漫画-动画-游戏(ACG)产业链,占据世界动画市场的半壁江山,注重动画的文化传播效应;韩国动画产业,以游戏开发为主体,强调动画对整体产业的带动作用。 结合文化渊源、产业基础、作品表现等不同角度分析,从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入手,对其阶段性特征展开剖析,探究其成功经验,并与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相结合,对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日本动画创作始于1917年,其产业的形成以1956年东映动画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全面模仿到引领世界动画走向,其阶段性特征也不尽相同。从产业的角度入手,本研究将日本动画产业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日本动画的萌芽期(1917-1956)、日本动画的确立期(1956-1974)、日本动画的崛起期(1974-1995)、日本动画的成熟期(1995-)。在对于四个阶段的横向研究中,从动画人物、动画的时代属性、产业模式和文化表现力四个环节入手,分析了其时代特征。在这一环节研究中,依据相关史料及其作品表现,分别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动画人;分析了动画属性由单一的教育属性向商业、社会、政治属性不断递增的现象;论述了不同时期产业模式演变的形态:考证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日本动画在文化表现中所呈现出本土文化、世界文化、交融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 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以上述四个特征为研究中心,分成了四个章节展开论述。在第二章中,找出了影响动画人物的三条线索,即动画与漫画的关联、日本动画的风格和作品中的人文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当代日本动画的标志性人物一宫崎骏、押井守和大友克洋的动画理念、风格和内容表现。指出了现阶段日本动画在人才角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产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第三章中,提出了影响日本动画属性的三个因素,即受众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日本动画属性演变过程,对其传播与外交作用的表现作出了相关论证。同时探讨了在人才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影响。在第四章中,从创作模式、传播媒介和衍生品开发环节梳理产业模式发展过程,分析了当今日本动画产业的融资模式、结构体系和衍生品开发中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在第五章,探讨了固守、借鉴、融汇理念对文化表现环节中的意义,以宗教意识、武士道精神和美学表现为核心阐述了当代日本动画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存在问题。 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属于多学科交叉类学科。在研究过程中,以历史学和文化产业学为核心,融入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与内容,具有综合性研究特征。在研究中利用比较法、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指导思想下,力求通过实证类学科探究日本动画产业的历史特征,将横向分析与纵向梳理相互结合,发现日本动画在经济、政治、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规范类学科入手探讨其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力图探寻出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借鉴意义。 在综合多种学科的前提下,本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在研究理念与方法上,延承了日本学者注重动画产业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国动画产业时代的对应性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借鉴与启示,期望利用日本研究的成果与中国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二,从学术角度分析,在学位论文中,我国国内对于日本动画产业的特征研究虽然在硕士论文中已经存在,但是在博士论文中,本研究尚属首次;第三,在动画属性研究中,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动画的社会属性,这一特征,在日本研究中虽有所涉及,但是并未受到学术界关注,而仅仅被视为“社会现象”。本研究对于日本动画属性的划分、演变分析以及对产业影响力环节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次。 在日本动画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串联起日本动画产业的历史,其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对于当前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国而言,无疑是一种经验的借鉴与启示。因此,本研究在综合日本动画产业成功经验的分析下,对未来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31.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自茹;;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支菲娜;虚幻的影像与边缘载体的中心化——日本动画的传承与开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榭,
本文编号:2515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5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