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链与空间集聚的评估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63006;71340010)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课题(YC2013-B04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课题(2014-01)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国峰;郑召锋;;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2 蓝庆新;郑学党;韩晶;;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及提升策略——基于2011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8期
3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5 赵彦云;吴翌琳;;基于实物量数据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3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4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5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6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7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洪进;余文涛;赵定涛;;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10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卢丽娜;郭淑芬;;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山西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艳芬;郭淑芬;;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宛京;蚌埠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5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田田;投资转移的作用机理及区位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宋立森;西安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梁昭;;构建我国文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之研究[J];国际贸易;2010年11期
3 张笑;魏婷;;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3期
4 王忻;马永红;王国峰;郑晓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5 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韩栋;;基于钻石体系的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马彪;卢华;王芸;;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8 马萱;郑世林;;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9 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10 毕小青;王代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艳红;文化产业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珂慧;甄峰;余洋;姜煜华;;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过程与格局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0年06期
2 苏雪串;;文化产业在中心城市空间集聚的经济机理和模式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2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外;李娟文;;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小商品市场空间集聚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娜;石敏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4 赵泰合;;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郑长德;;集聚与空间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6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杜德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发展态势及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玉瑶;张虹鸥;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及其量化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袁华明 区委报道组 范建荣;空间集聚 产业集群 技术集约[N];浙江日报;2014年
2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优化财税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N];光明日报;2012年
3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新区圈地再热 建设亟待规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冯现学;城市规划与城市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首席记者 崔晓农;长沙50个重点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继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希伟;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6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展;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冬冬;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4年
3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光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根;增长极与创新的空间集聚[D];广西大学;2002年
9 曹灿;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3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54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