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美学时代表征下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
本文关键词:工业美学时代表征下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而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所以老的工业时代已经渐渐衰退,并且很多已经沦为废弃之地。东北地区做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工业与城市逐渐的产生矛盾,对城市的负面逐渐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场所拥有的对工业文明遗产的保护、健康的生态、社会服务以及经济价值等优势,这更肯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场所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场所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成为我们的焦点。研究本土文化以及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创意场所精神营造显得尤为重要。故论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黑龙江做为研究重点。重在研究和分析如何更好的营造出龙江文化的特点和龙江文化的精神。论文首先对文化创意场所在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其次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地考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以及工业类型进行分析。再对黑龙江的老工业基地的深入了解加以分析,并对黑龙江的工业建筑风格、环境特征和遗产价值进行分析。根据黑龙江的特殊的地域性,了解其自然环境、资源环境、气候环境。并实地考察和收集了关于黑龙江不同于国内其他省份的建筑风格和异域风情以及独特的历史背景。根据笔者的考察和走访对黑龙江独特本土人文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了深入了解,在将其与建筑的独特风格、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对场所精神进行深入理论的研究。而论文的目的也是对发展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黑龙江实地考察的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建筑环境与人文环境等与阅读相关文献来对龙江文化的创意产业场所精神营造做深入的研究。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力求对黑龙江的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龙江的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场所精神 东北工业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6
-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政策背景11-12
- (一)研究背景11
- (二)国家政策背景11-12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2-14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二)研究方法13
-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13-14
- 三、相关概念简要解释14-15
- (一)后工业时代14
- (二)工业美学14
- (三)工业遗产14-15
- (四)文化创意产业15
- (五)城市文化意境15
- 本章小结15-16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述16-20
- 一、国外发展概述16-17
- 二、国内发展概述17-18
- 三、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8-19
- 四、研究的发展前景19
-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基础20-29
- 一、场所的理论20-21
- (一)场所概念20
- (二)场所精神20-21
-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背景21-26
- (一)东北城市的历史脉络21
- (二)东北城市工业的历史21-23
- (三)东北城市工业的场所类型23-26
- (四)东北地区人文特色环境26
- 三、黑龙江老工业遗留废弃工业地的解析26-28
- (一)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基本概况26-27
- (二)黑龙江历史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征27-28
- (三)黑龙江工业遗留废弃地的遗产价值28
-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结构解析29-40
- 一、自然景观场所的构建29-30
- (一)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29
- (二)黑龙江省的地质地貌29
- (三)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29
- (四)黑龙江省的资源解析29-30
- 二、建筑景观场所的精神30-34
- (一)建筑的历史属性与工业属性30
- (二)建筑的风格属性30-34
- 三、人文景观场所的精神34-39
- (一)本土文化影响34-35
-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35-37
- (三)龙江文化创意场所发展实例37-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策略40-48
- 一、自然景观精神营造40-42
- (一)原生态自然环境40
- (二)资源景观的营造40-41
- (三)绿地景观环境营造41
- (四)可持续环境的营造41-42
- 二、建筑景观精神营造42-44
- (一)运用城市历史精神营造42-43
- (二)还原工业属性的营造43
- (三)清晰特殊建筑风格的营造43-44
- (四)园区内新旧元素的协调和对比营造44
- 三、人文环境精神营造44-45
- (一)特殊人文精神44-45
- (二)民族风情体验45
- 四、地域特色环境营造45-46
- (一)冰雪特色环境45-46
- (二)黑土地特色艺术46
- 五、振兴黑土地的龙江文化46-47
- 本章小结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钦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J];协商论坛;2005年07期
2 谷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深化知识经济竞争力[J];出版参考;2005年34期
3 薛莹;出版与文化创意产业[J];出版参考;2005年Z1期
4 薛莹;创作与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无限上纲[J];出版参考;2005年09期
5 本刊编辑部;;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3期
6 王缉慈;齐勇锋;张晓明;惠鸣;闫玉刚;;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年04期
7 沈望舒;;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与发展要务[J];北京观察;2006年03期
8 郑洞天;许立仁;温骧;景向辉;;政协委员荐策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北京观察;2006年03期
9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发展的新引擎[J];数据;2006年05期
10 朱相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分类[J];数据;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袁新敏;;在城市有机疏散中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王玲;;谈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3 隋岩;;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李继东;;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郭金鸿;;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吴净;;关于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于淑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点——以青岛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任根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陈冬同志的讲话[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钦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N];河南日报;2005年
2 记者 徐飞鹏;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条件有基础有规模有特点有前途[N];北京日报;2006年
3 汲传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N];北京日报;2006年
4 徐飞鹏;研究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等工作[N];北京日报;2006年
5 徐飞鹏;本市认定首批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N];北京日报;2006年
6 ;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N];北京日报;2007年
7 记者 罗青邋通讯员 袁裕中;30名文化创意产业精英“露脸”[N];北京社会报;2007年
8 刘亚力;联合国筹建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机构[N];北京商报;2006年
9 任思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警惕贴牌生产[N];北京商报;2006年
10 朱裴;北京明年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指数[N];北京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王柯驭;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9 李冬;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10 潘维刚;文化创意产业迎应全球化的创新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琴;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艳杰;北京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郑少云;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袁帅;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5 石旭东;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6 李一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李小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D];重庆大学;2009年
8 江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颖;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0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54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