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促进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及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促进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及路径研究
【摘要】:从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演进来看,服务型经济取代工业型经济的总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探寻经济增长新路径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是获取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力量的最有效途径,是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主要推动因素。辽宁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深刻融入技术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能动性,大力打造文化新生业态,增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这对于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在文化产业演进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辽宁省实际情况,分析了辽宁省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引入辽宁省文化产业及其技术创新实际数据,分别对技术创新和文化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协调函数对两者进行了协整分析,发现文化产业规模因子、结构因子和文化市场因子基本解释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同时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保持着优良协调状态,而且短期内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长期来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互为促进,共同影响,进一步佐证了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基础及理论分析,界定了技术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框架,对技术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和引用实际数据对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进而判别出了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成熟阶段,亟需强化技术创新以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促进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其畅通运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技术创新 文化产业 机理 路径 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4-17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14-15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15-16
- 1.2.3 研究文献评述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1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
- 1.3.3 技术路线18-20
- 1.3.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0-21
- 第2章 文化产业概念与相关理论21-31
- 2.1 文化产业概念界定21-23
- 2.1.1 文化的定义21-22
- 2.1.2 产业的概念22
- 2.1.3 文化产业界定22-23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3-26
- 2.2.1 技术创新理论23-24
- 2.2.2 产业周期理论24-25
- 2.2.3 产业集聚理论25-26
- 2.3 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划分26-28
- 2.3.1 成长成熟阶段26-27
- 2.3.2 集聚发展阶段27-28
- 2.4 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演进28-31
- 第3章 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31-47
- 3.1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31-42
- 3.1.1 文化产业规模31-33
- 3.1.2 文化产业结构33-39
- 3.1.3 文化市场现状39-42
- 3.2 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现状42-47
- 3.2.1 技术创新投入42-44
- 3.2.2 技术创新产出44-45
- 3.2.3 技术创新支撑45-47
- 第4章 技术创新影响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实证分析47-64
-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47-51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47
- 4.1.2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47-48
- 4.1.3 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48
- 4.1.4 原始数据说明及处理48-51
- 4.2 因子分析评价51-59
- 4.2.1 因子分析法51-52
- 4.2.2 综合评价52-59
- 4.3 协整评价分析59-62
- 4.4 实证结果分析62-64
- 第5章 技术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64-81
- 5.1 机理分析框架64-66
- 5.2 动力机制分析66-72
- 5.2.1 价值驱动机制66-69
- 5.2.2 产业助推机制69-70
- 5.2.3 市场催发机制70-72
- 5.3 文化产业数理测度评价模型构建72-77
- 5.3.1 模型解释72-73
- 5.3.2 文化产业评价指标权重73-76
- 5.3.3 文化产业规模指标测算公式76
- 5.3.4 文化产业结构指标测算公式76-77
- 5.3.5 文化市场指标测算公式77
- 5.4 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阶段测度分析77-81
- 5.4.1 文化产业规模测度77-78
- 5.4.2 文化产业结构测度78
- 5.4.3 文化市场测度78-79
- 5.4.4 测度结果分析79-81
- 第6章 技术创新促进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81-94
- 6.1 实施路径81-88
- 6.1.1 扩大文化产业规模81-83
- 6.1.2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83-85
- 6.1.3 推进文化市场集中演变85-88
- 6.2 保障措施88-94
- 6.2.1 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政策88-89
- 6.2.2 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融资机制89
- 6.2.3 打造文化科技创新高端孵化器89-91
- 6.2.4 构筑文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91-94
- 结论94-95
- 参考文献95-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98-99
- 致谢99-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枝富,张健,孙环保;加入世贸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J];东疆学刊;2000年02期
2 郝炎,李达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王予波;试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曹前有;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中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4期
5 夏保华;;论作为哲学范畴的“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6 张文树;;关于哲学视域下的技术创新[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胡光华;颜峰;;论技术创新与文化的相互建构[J];求索;2007年04期
8 王睿;李兆友;;论技术创新的文化扩散[J];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5期
9 陈荣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鲍敦全,黄诚;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基础[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技术创新的意义、内涵和环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聂忠良;;坚定不移地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陈坤木;;论制度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世章;冀红玲;;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马成才;;构建生产力促进发展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胡文效;;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公司发展[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晶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探讨[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夏保华;;关于工程技术创新的若干思考[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10 赵建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和思路[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任华哲 郑鸣;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重构[N];光明日报;2003年
3 景柱 曾广波 彭福扬;把生态追求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评论员;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杜小娟;技术创新,主导医药的明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辛酉;让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助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张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万丹;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6年
9 李士;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联系与区别[N];学习时报;2006年
10 余鹏;攀冶机电分公司技术创新重实效[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怀伏;技术创新溢出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陈仲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边云岗;企业技术创新错误系统分析与消错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唯一;农户技术创新采纳决策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靖;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其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国丽娜;中国政府间接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党国英;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8 罗明新;企业高管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任劭U,
本文编号:639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63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