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新媒介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融合 整合区 经济发展水平 媒介传播 信息不对称 资源共享 网络论坛 监督功能 地方经济 网络媒介
【摘要】:正在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区域融合,尤其在经济层面的融合日益深入。通过信息传播和共享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介能够积极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能源、资本、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再将整合的信息在其区域内进行传播,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给予信息支持,进而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融合与新媒介概述区域经济融合的含义
【作者单位】: 邢台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经济融合;整合区;经济发展水平;媒介传播;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网络论坛;监督功能;地方经济;网络媒介;
【分类号】:F127;G206
【正文快照】: ●刘琳在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区域融合,尤其在经济层面的融合日益深入。通过信息传播和共享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介能够积极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能源、资本、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再将整合的信息在其区域内进行传播,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小霞;;论媒体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2012年05期
2 李兴亮;;大众传媒在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东晨;;媒体: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J];辽宁经济;2007年08期
2 郑微波;郑敬东;;区域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梁鹏;;求解“三化”协调发展的中国式难题——解读中原经济区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向阳;;香港的双重回归[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24期
2 郝建彬;;快速崛起的中国电子商务[J];互联网天地;2010年1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国j;;经济融合有利于香港经济转型突围[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唐咸明;;铁路、蔗糖业与民族经济融合——以百色为释例[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英杰;;近代保定回族与饮食业探析[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杨春波;黄萍;秦友莲;;孙中山的开放主义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委副书记 梅克保;努力推动金融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N];湖南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刘泰山;粤港澳经济融合新引擎[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郑意凡;让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融合共赢[N];泉州晚报;2013年
4 米军;深化中俄经济融合的战略升级[N];学习时报;2014年
5 尚军;欧美峰会将力促跨大西洋经济融合[N];经济参考报;2007年
6 中国农业银行伊犁兵团支行行长 张勇;大力支持兵地经济融合发展[N];伊犁日报(汉);2006年
7 黄晓娟;营造服务交流平台推动文化经济融合[N];潮州日报;2009年
8 吴仁辉 王仪;经济融合蕴育发展新机会[N];海南日报;2006年
9 孙健;欧盟:完善区域经济融合政策[N];经济日报;2007年
10 ;积极谋求军地经济融合的战略决策者[N];陕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强;论“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7年
2 刘爱新;近代经纪业发展与边疆地区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掌天星;浅析香港经济及与内地的经济融合[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明;中德两国区域经济融合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媛萌;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影响因素及政策优化思路[D];河北大学;2014年
6 陆志强;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经济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轩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中俄经济融合模式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唐咸明;论20世纪广西糖业现代化与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刚毅;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林森;上海市流动人口经济融合状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38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93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