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皖江城市带 文化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推进模式
【摘要】: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拓展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互补空间,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障碍因素基础上,比较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先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差距,提出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和对策,对提升安徽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具有战略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文化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推进模式
【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330)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目前,产业集聚引起各方关注,它能整合资源、协调共振,带动经济飞速发展,在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都有验证。在大力发展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如何推进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如何响应李克强总理最近提出的长江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八百里皖江经济,进而带动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攀;彭劲松;;地域文化与重庆城市形象塑造[J];西部论坛;2012年05期
2 栾珊;王晓群;;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理据、困境和进路[J];长白学刊;2013年04期
3 姚家万;高式英;欧阳友权;;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决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陈文丰;;我国创意产业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新区;2008年03期
5 辛宇;郑鑫;叶明海;;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6 疏仁华;郝梅梅;;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景与模式研究[J];理论建设;2012年02期
7 沈章明;;知识价值问题与现代教育转型[J];江淮论坛;2014年02期
8 旷战;;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要素的认知激活[J];江淮论坛;2014年03期
9 周蜀秦;徐琴;;全球化的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再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2 冯根尧;;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转型[J];当代经济;2009年09期
3 任晓燕;;电影《时尚女魔头》与《爱出色》之异同[J];电影文学;2011年22期
4 王京伦;尹雪婷;;组织学习对于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20期
5 吕拉昌;黄茹;韩丽;藤丽;;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J];经济地理;2010年08期
6 朱琰;;从文化产业到精神经济[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2期
7 孙伟;江三良;韩裕光;;环境规制、政府投入和技术创新——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视角[J];江淮论坛;2015年02期
8 高军峰;;大学生政治文明素养培育的方法论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刘春梅;张皓珏;;论教育生态的偏颇与修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杨兰芳;陈万明;朱雪春;;研发团队主管支持感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团队反思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拉昌;黄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伟;西方城市更新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程霞珍;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高洋;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支凤稳;环境扫描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琛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杨雁霞;旅游城市的文化规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演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杨丽欣;论国外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D];吉林大学;2008年
5 彭红英;中美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安慧;创意产业与旧城更新的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方向明;利用工业遗产的创意产业园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8 于婷;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中的新思维[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9 钱晓锋;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中文化产业财政投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龚巧林;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伟;;区域公共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代金平;周兴茂;刘晶;;重庆的地域文化资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胡小武;;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J];城市问题;2006年05期
4 刘友金;赵瑞霞;胡黎明;;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基于创意价值链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5 杨伟民;;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努力建设人才强国[J];中国人才;2010年11期
6 刘咏莲;;文化与体验:约翰·布莱金的音乐教育思想及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刘小妮;涂靖;;试论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德禄;论语言交际中的交际意图[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10 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诗扬;;皖江城市带:重建徽州旧梦[J];商务旅行;2010年04期
2 侯磊;;文化产业: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新引擎[J];改革与开放;2011年06期
3 疏仁华;王跃飞;;皖江城市带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刘渤;;玉山子[J];宝藏;2014年05期
5 伍鹏飞;;“十二五”期间皖江城市带动漫产业产学研战略发展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钱敏;何骏;;皖江城市带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黄梅戏艺术;2012年03期
7 徐舟;;神话[J];安徽文学;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汝幸;;皖江城市带森林碳汇的空间分布[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征求实施立法意见[N];安庆日报;2009年
2 安视;40条政策为“皖江城市带”助力[N];安徽经济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叶立新 张文连;“皖江城市带”领航安徽工业迅跑[N];安徽经济报;2010年
4 记者 李国政;出台二十四项措施支持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N];中国工商报;2010年
5 记者 洪敬谱;实施24条措施推进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6 记者 李道龙;孙志刚来芜调研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N];芜湖日报;2010年
7 张珍珠;皖江城市带谋求区域竞争力[N];中国经营报;2012年
8 闵继胜;以“四个转变”促皖江城市带农业升级[N];安徽日报;2014年
9 张廷龙;推动皖江城市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N];安徽日报;2014年
10 马丽;专家出谋繁荣皖江城市带[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媛;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2 李久林;基于DEA-ESDA的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评价[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赵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王立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与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5 顾成友;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吴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汪永刚;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及其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8 郭媛媛;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9 于继忠;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与效率优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99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99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