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6 12:07

  本文关键词: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大学》 2013年

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

李叶  

【摘要】:自同步振动机械被广泛应用到矿山、轻工等领域。自从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自同步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许多主要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是对非线性振动系统进行简化,从线性或拟线性化的角度展开研究,对含有非线性因素的振动系统的同步理论涉及比较少。而工程中绝大多数振动机械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因此,深入分析振动系统的自同步规律,必须综合考虑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元素。 本文考虑了振动系统弹性元件的非线性元素,研究了非线性振动系统两激振电机在同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两种工作状态下的自同步条件与稳定性条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了鼠笼式三相异步振动电机的电磁转矩数学模型及非线性弹簧的弹性力表达式,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同向旋转及反向旋转的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2)采用渐进法求解出振动系统在水平x方向、竖直y方向及扭摆y方向的振动响应解析解;采用Hamiton原理,推导出了同向回转及反向回转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条件;采用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次近似判别法,推导出了同向回转及反向回转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同步运行时在平衡点处的渐进稳定性条件。 (3)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三相交流异步振动电机的Simulink仿真模型及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定量地描述了两电机电磁转矩差△Te、振动系统质量M。、偏心块重合角θt(偏心距ri)、偏心块回转中心到振动机体质心距li及电机轴摩擦阻矩系数fdi等因素对振动系统实现自同步的影响。 (4)对同向回转及反向回转非线性振动系统在几种典型扰动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了同向回转及反向回转振动系统在两激振电机初始条件不同时(两激振电机偏心转子存在初始相位差、两偏心转子初始角速度不等、两电机偏心块重合角不等及两激振电机摩擦阻矩系数不等)以及同步运行过程中一台激振电机受到扰动(受到相位扰动、供电频率发生变化及振动同步传动)情况下的自同步运动规律。 (5)建造了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试验台,进行了同向回转及反向回转两种情况下,理想工作状态时、两电机偏心块重合角不同时以及同步运行过程中一台激振电机受到供电频率扰动工况下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理论与数值仿真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1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邦椿,关立章;平面双质体自同步振动机的同步理论[J];东北工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2 闻邦椿,关立章;空间单质体与双质体自同步振动机的同步理论[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3 熊万里,何勍,闻邦椿;机电耦合自同步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韩清凯;杨晓光;秦朝烨;闻邦椿;;激振器参数对自同步振动系统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5 王得刚;赵清华;赵春雨;闻邦椿;;双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运转稳定性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闻邦椿,赵春雨,宋占伟;机械系统的振动同步、控制同步与复合同步[J];工程设计;1999年03期

7 王得刚;郭凯;赵春雨;闻邦椿;;自同步振动机的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J];机械制造;2009年02期

8 刘福才,张学莲,刘立伟;多级电机传动系统同步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J];控制工程;2002年04期

9 闻帮椿;关立章;;自同步振动机的同步理论与调试方法[J];矿山机械;1979年05期

10 熊万里,闻邦春,张天侠,段志善;利用机电耦合模型研究自同步振动机械的动力学特性[J];矿山机械;199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号;非线性振动系统锐共振振动同步与控制同步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ynchronization of two coupled exciters in a vibrating system of spatial mot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0年03期

2 刘晓艳,于晓光;大型直线振动筛的动力学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王铁牛;;ZD1894等厚振动筛设计与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尹忠俊;张少军;李忠富;;振动磨简体内部的能量传递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彭春政;;交变负荷训练法对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徐用吉;林清华;黄炜;;高校学报促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证[J];编辑学报;2007年01期

7 方治华,贾宏玉,沈利;应用MATLAB对有死区的振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贾宏玉;方治华;朱云;;ZRBF棒条筛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动特性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丰安;张根宝;樊明霞;;西门子S7-200在纸袋糊口机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年03期

10 张海燕;赵亚鹏;;无轴传动系统架构、驱动形式与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征;陈予恕;;振动筛分机械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管力明;林剑;胡更生;;基于滑模控制的无轴单张纸输纸机同步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董向前;宋建农;李永磊;;基于ANSYS-Workbench机架振动的模态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仁涛;陈鹿民;;物料整列定向过程的接触碰撞现象及其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5 韩宇;王得刚;;自同步振动机械的动力学分析和试验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6 陈思雨;唐进元;;基于能量迭代法的强非线性时滞系统动态响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予恕;曹登庆;吴志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的若干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闻邦椿;;“振动利用工程”学科近期的发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韩清凯;秦朝烨;杨晓光;陈希红;闻邦椿;;双转子自同步系统的振动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闻邦椿;韩清凯;;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与面向产品总体质量的综合设计法[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乾;基于双质体振动的主动活化料仓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严刚峰;基于动力系统模型的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贾文昂;2D阀控制电液激振器及在疲劳试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天智;若干典型动力系统的同伦级数解[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闫俊霞;高速大型振动筛结构动态特性及可靠性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张邦成;串并联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洪昌;风筛式清选装置理论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郑夕健;基于神经网络的塔式起重机结构有效寿命理论及技术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9 王得刚;双机和多机驱动振动系统的若干特殊自同步理论[D];东北大学;2009年

10 王学军;大型离心压缩机产品精益设计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金龙;BHS40110型博后筛动力学性能及振动模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雷飞;惯性往复振动机械结构动力学分析及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邵洪涛;高方平筛瞬态过程分析及其虚拟样机仿真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苏红涛;直齿圆锥齿轮振动摆辗成形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邵鹏;多线切割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建军;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文汇;电磁冲击器电磁场仿真与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德富;电磁激振器弹簧性能的仿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掌;曲轴C-X与C-S随动磨削的作用机理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伟明;双质量飞轮试验台激振系统的研究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洪波,肖井华,李向明;耦合映射的混沌广义同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闻邦椿,关立章;平面双质体自同步振动机的同步理论[J];东北工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3 闻邦椿,关立章;空间单质体与双质体自同步振动机的同步理论[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刘杰;弱非线性惯性共振式振动机振幅的稳定性[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5 熊万里,闻邦椿;机电耦合自同步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熊万里,何勍,闻邦椿;机电耦合自同步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张天侠,鄂晓宇,闻邦椿;振动同步系统中的耦合效应[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8 韩清凯;杨晓光;秦朝烨;闻邦椿;;激振器参数对自同步振动系统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9 张楠;侯晓林;闻邦椿;;偏移式同相回转自同步振动机自同步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范俭,李东升,闻邦椿;双机传动机械系统同步控制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勇俊;筒式网钻井筛工作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2 罗跃纲;转子系统故障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及智能诊断研究[D];东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志星;隔爆长形振动电机动态特性研究及模拟测试试验[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青龙;;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时序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1993年01期

2 韩景龙,朱德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规范形与平均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3 杨世平,吴晓;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渐近解[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李以农,郑玲,闻邦椿;一类具有参数慢变的非线性振动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陈洪奎,李萍;非线性振动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王建平,刘宏昭,原大宁,苏志霄;利用状态空间法对一类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数值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黄其柏;王勇;周明刚;胡溧;;局部非线性振动系统参数识别的空间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8 郝淑英;王炜;张琪昌;;研究两自由度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规范形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9 闫俊霞;刘初升;张阳;;非线性振动系统分析软件的设计及应用[J];机电信息;2011年09期

10 张琪昌;赵蔷薇;王炜;;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通用化求解程序及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山;徐新喜;;研究生力学教材改革的新尝试——介绍《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理论》[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树辉;;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及其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新华;;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与频响函数[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琪昌;王炜;赵津扬;;规范形方法判断一类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异宿分岔[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延彬;陈予恕;;非线性振动系统中典型的平面哈密顿系统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炜;张琪昌;赵津扬;;规范形方法判断一类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异宿分岔[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冯长水;朱位秋;;计及执行器饱和的宽带激励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甘春标;叶辉;;随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混沌吸引子与随机分形[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义民;;基于矩的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义民;;基于矩的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小号;非线性振动系统锐共振振动同步与控制同步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张琪昌;Hopf分叉范式理论及其在非线性振动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蔷薇;求解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通用化程序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2 钟学平;非线性振动系统参数识别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忠峰;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杨如铭;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时滞减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5 丁勇;多频激励下一类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岔[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李叶;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7 沈仙华;一种求解强非线性振动系统解的转迁集表达式的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赵彩凤;谐波共振中非线性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米花;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同步与控制[D];漳州师范学院;2007年

10 彭珊;多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双机驱动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6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16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