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

发布时间:2017-01-01 02:22

  本文关键词:机电耦合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预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燕山大学》 2006年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

祝翠荣  

【摘要】: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传动系统是一种微型广义复合传动系统,利用柔轮的波动变形实现运动传递和运动转换。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微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该传动机电耦合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施加电场力的微圆环为对象,建立了机电耦合微圆环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微圆环的自由振动。利用模态叠加法,分析简谐力激励下的受迫振动。同时给出了电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简谐激励下的电量变化。 分析了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传动系统在不同驱动系统下的工作原理,比较了不同极对数和相数对微柔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采用非线性近似解析方法,研究了考虑电场力的非线性因素时微柔轮弱非线性自由振动、远离共振的受迫振动、接近共振的受迫振动和亚谐波共振等动力学问题。 讨论了微柔轮在失稳状态下,由长度变化引起参数激励的参数振动问题。将其简化成两端固定的曲梁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模态。用Pro/ENGINEER软件为设计平台,对微圆环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 并简化成平面应变模型,利用Pro/MECHANICA软件对微圆环在机电耦合作用力下的静态位移以及振动模态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前述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1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引言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微圆环机电耦合自由振动分析17-37
  • 2.1 微圆环机电耦合模型的建立17-21
  • 2.1.1 动力学方程18-19
  • 2.1.2 几何方程19-21
  • 2.1.3 弹性方程21
  • 2.2 微圆环机电耦合自由振动的求解21-32
  • 2.2.1 静态求解23-28
  • 2.2.2 动态求解28-32
  • 2.3 结果分析32-36
  • 2.3.1 模态分析32-33
  • 2.3.2 灵敏度分析33-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微圆环机电耦合受迫振动分析37-63
  • 3.1 模态叠加法37-40
  • 3.1.1 简谐受迫振动37-39
  • 3.1.2 共振分析39-40
  • 3.2 考虑切向力的受迫振动40-43
  • 3.2.1 扭矩求解40-42
  • 3.2.2 考虑切向力的动态响应求解42-43
  • 3.3 电系统的强迫响应43-46
  • 3.4 结果分析46-62
  • 3.4.1 受迫振动46-47
  • 3.4.2 共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7-53
  • 3.4.3 受切向力时的动态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3-55
  • 3.4.4 电系统的强迫响应分析55-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4章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传动的动力学分析63-76
  • 4.1 单相单极电场驱动传动系统63-64
  • 4.2 单相双极电场驱动传动系统64-66
  • 4.3 双相单极电场驱动传动系统66-67
  • 4.4 三相单极电场驱动传动系统67-69
  • 4.5 结果分析69-75
  • 4.5.1 工作电压分析69-71
  • 4.5.2 静态位移分析71-72
  • 4.5.3 固有频率分析72
  • 4.5.4 模态分析72-75
  • 4.6 本章小结75-76
  • 第5章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传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76-99
  • 5.1 弱非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76-79
  • 5.2 远离共振的受迫振动79-81
  • 5.3 接近共振的受迫振动81-84
  • 5.4 亚谐波响应84-88
  • 5.5 结果分析88-97
  • 5.5.1 弱非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88-89
  • 5.5.2 远离共振的受迫振动89-91
  • 5.5.3 接近共振的受迫振动91-95
  • 5.5.4 亚谐波响应95-97
  • 5.6 本章小结97-99
  • 第6章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传动参数振动分析99-114
  • 6.1 参数振动模型的建立99-100
  • 6.1.1 贴合角度β′的求解99-100
  • 6.1.2 参数振动方程100
  • 6.2 简谐激励下参数振动分析100-103
  • 6.3 结果分析103-113
  • 6.3.1 模态分析103-104
  • 6.3.2 简谐激励下时域和频域响应分析104-106
  • 6.3.3 参数共振106-107
  • 6.3.4 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107-113
  • 6.4 本章小结113-114
  • 第7章 机电集成静电谐波传动的动力学仿真114-120
  • 7.1 建模软件简介114-115
  • 7.2 动力学仿真115-119
  • 7.2.1 静态仿真115-117
  • 7.2.2 动态仿真117-119
  • 7.3 本章小结119-120
  • 结论120-121
  • 参考文献121-12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25-126
  • 致谢126-127
  • 作者简介12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泉;;电辅助式混合动力装置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9期

    2 黄志伟;周建中;贺徽;张孝远;王常青;;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裂纹转子系统的分岔[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3期

    3 武云生;卓华;;使用SVC以抑制机网次同步振荡[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秋生;石端伟;邹怀武;;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大型垂直升船机机电耦合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白雪冬;;半导体纳米线光机电耦合性质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颖;程璇;钱蓉;;PZT铁电陶瓷机电耦合疲劳行为[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陈永富;刘俊卿;;压电矩形板的振动分析及主动控制[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为斌;方竞;;静电场中柔性结构的变形研究[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罗承刚;;CZ14型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机电耦合仿真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承刚;;CZ14型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机电耦合仿真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龙连春;隋允康;;机电耦合智能天线精度最优控制[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潘存治;杨绍普;申永军;;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机电耦合模型[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宋杰;李显方;;层状磁电弹悬臂梁式传感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2 记者 郭小伟;[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吴琼 编辑 祝建华;[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军;复杂机电系统机电耦合分析与解耦控制技术[D];中南大学;2004年

    2 胡继云;建立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坐标变换法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3 孟杰;高速电主轴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田瑞兰;最简规范形及机电耦合非线性系统的分岔、混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向玲;电网冲击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振动模拟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岳东鹏;轻度HEV混合动力系统轴系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林利红;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分析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9年

    8 李兆军;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耦合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从思;天线机电热多场耦合理论与综合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爽;轧机主传动扭振系统失稳振荡行为与控制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翠荣;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D];燕山大学;2006年

    2 申爱云;机电耦合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预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徐衍会;大扰动下机电耦合引起扭转模式不稳定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4 梁洁萍;弹性连杆机构机电耦合的动态性能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张国良;压电振子在旋转机构上的发电能力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闫凯;机电耦合转子动力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吴志星;隔爆长形振动电机动态特性研究及模拟测试试验[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王湘;弹性五杆机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分析与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苗晗;压电桁架结构的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王德吉;压电智能桁架的随机动力特性研究及其LQG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机电耦合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预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30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