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精密回转型工件的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

发布时间:2017-03-17 17:07

  本文关键词:精密回转型工件的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精密制造加工技术快速的发展趋势,对回转型工件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回转型工件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则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放置于回转工作台上的被测大口径光学回转型工件与测量仪器的回转轴线不可避免的存在安装偏心和倾斜等位姿误差,被测工件的位姿误差对表面形状的超精密测量影响极大。对回转型工件表面形貌测量精度的要求越高,实际上则是对回转工作台减小位姿误差的调倾调心操作的可靠性、快速性、精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回转型工件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的研究将促进多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正逐渐成为制造加工和精密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为实现光学超精密测量对回转型工件的表面形状测量过程中对工件的偏心和倾斜等位姿误差的高精度调整和测量,本文结合精密气浮回转轴、偏心和倾斜调整工作台、XYZ向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等研制了一套精度高、调整速度快的偏心倾斜调整测控系统。该系统基于空气气体润滑支撑技术的大范围高精度偏心倾斜调整回转工作台,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实现纳米分辨力的精密驱动,完成了基于VC++平台的偏心倾斜调整控制软件,实现了大口径回转型工件表面形状测量系统的自动偏心倾斜调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偏心倾斜调整测控系统总体方案。从圆柱轮廓测量的测量原理出发,依据圆柱轮廓的测量模型,综合考虑系统硬件结构、运动控制部分驱动方法以及测量方法提出了测控系统总体方案。2.依据四自由度自动偏心倾斜调整工作台的硬件机械机构,研究分析了偏心调整和倾斜调整之间的耦合关系。依据偏心调整和倾斜调整数学模型,提出了自动偏心和倾斜调整方法,并构建了自动偏心倾斜调整的具体实现流程。3.在对测量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滤波方法仿真验证的基础上,针对课题组研制的精密气浮回转工作台,采用模块化设计编制了基于VC++6.0平台的偏心和倾斜自动调整测控软件,对测控软件中的各模块进行封装调用,实现了对圆柱回转型工件轮廓测量的偏心自动调整和偏心倾斜自动调整。4.对四自由度自动调整回转工作台的偏心倾斜调整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对微位移驱动机构的分辨力、稳定度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然后,利用陶瓷标准球标定了回转工作台调整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之间的夹角。最后,通过对圆柱回转型工件的偏心、倾斜调整实验验证了所研究的自动偏心和倾斜调整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本文所研究的自动调整测控技术可使回转型工件的偏心量收敛至0.5μm,倾斜调整操作最终能使回转型工件的倾斜误差收敛至0.2″,自动调整时间为120 s。
【关键词】:回转型工件测量 倾斜调整 偏心调整 回转工作台 空气静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6;TG80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的研究现状12-17
  • 1.2.1 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12-16
  • 1.2.2 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7-19
  • 第2章 偏心倾斜调整测控系统方案19-29
  • 2.1 测控系统原理19-20
  • 2.2 系统关键结构20-27
  • 2.2.1 系统硬件结构20-22
  • 2.2.2 余气回收式空气静压精密气浮回转工作台22-24
  • 2.2.3 微位移驱动机构24-26
  • 2.2.4 非接触式共焦位移传感器26-27
  • 2.3 系统控制方式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系统偏心倾斜调整原理29-38
  • 3.1 回转型工件表面轮廓信息采样方法29
  • 3.2 偏心调整模型和原理29-31
  • 3.2.1 工作台的偏心调整模型29-31
  • 3.2.2 偏心调整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夹角的标定31
  • 3.3 倾斜调整模型和原理31-35
  • 3.3.1 工作台的倾斜调整模型31-34
  • 3.3.2 倾斜调整对偏心调整的耦合效应分析34-35
  • 3.4 自动偏心倾斜调整的实现流程35-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自动偏心倾斜调整测控软件系统38-50
  • 4.1 测控软件系统组成38-39
  • 4.2 测控系统软件39-41
  • 4.2.1 测控系统软件主体框架39-40
  • 4.2.2 测控系统软件控制程序40-41
  • 4.3 基于高斯滤波的线性轮廓器实现方法41-46
  • 4.3.1 滤波基本原理41-42
  • 4.3.2 高斯滤波42-44
  • 4.3.3 等间隔采样下的线性轮廓滤波器实现方法44-45
  • 4.3.4 等时长采样下的线性轮廓滤波器实现方法45
  • 4.3.5 高斯滤波方法理论仿真和软件实现45-46
  • 4.4 自动偏心倾斜调整软件方案46-49
  • 4.4.1 圆柱轮廓测量的自动偏心调整流程47-48
  • 4.4.2 圆柱轮廓测量的自动倾斜调整流程48-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系统实验验证与分析50-61
  • 5.1 引言50
  • 5.2 微位移驱动机构特性测试50-54
  • 5.2.1 分辨力测试50-53
  • 5.2.2 稳定性测试53-54
  • 5.3 回转工作台的标定实验54-56
  • 5.4 圆柱自动偏心倾斜调整实验56-59
  • 5.4.1 自动倾斜调整实验57-59
  • 5.4.2 自动偏心调整实验59
  • 5.5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六、不等分度与可变工位数的回转工作台[J];组合机床通讯;1974年05期

2 王文清;;用回转工作台切割齿套[J];电加工;1992年02期

3 李美伦;直接传动电机在精密回转工作台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2年04期

4 杨春华 ,徐耀坤;普通回转工作台的改进[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4年09期

5 周建洪;刘北英;;回转工作台定位检测电路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1期

6 孙岗存;杨勇;袁丽;郭鑫;;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的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1年05期

7 陈建刚;;回转工作台的设计与研究方向[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8 张曙;张炳生;卫美红;;回转工作台和圆周进给[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1期

9 ;一机部组合机床研究所新系列回转工作台简介[J];组合机床通讯;1970年Z1期

10 ;钢球定位回转工作台[J];组合机床通讯;197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辉;杜晓锋;王红旭;;恒流式静压回转台面的设计[A];第三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印鉴;江苏恒力液压回转工作台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启林 通讯员 崔文刚;烟台环球产品向大型化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3 YMG记者 郭明新;设计一线“佼佼者”[N];烟台日报;2010年

4 崔文刚;烟台环球:“十二五”末实现中高端产品占比70%[N];机电商报;2010年

5 杨洪利;普什宁江两新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工业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寒;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进给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思;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耳轴式回转工作台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田艳荣;精密回转型工件的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红娟;高精度数控联动回转工作台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赵越;数控直驱式双轴回转工作台设计及其误差补偿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向彬;立式车床回转工作台结构仿生优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陆瑞成;加工中心回转工作台的动态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D];青海大学;2014年

8 唐嵩;宏微结合回转工作台方案设计及微驱动电路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高鹏;基于回转工作台的三轴数控机床多轴化改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刚;核电堆内构件侧封头加工抛光专用成套装备设计[D];西华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精密回转型工件的偏心倾斜调整测控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3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