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控差动缸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泵控差动缸控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液压传动技术由于功率密度比大,传动比连续可调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和农业机械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在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液压传动的能源效率成为诸多研究机构探讨的热点,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这些方法中,液压排量控制系统(也称泵控系统,DC)取代传统的阀控液压系统,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本文针对此类问题,从控制角度出发,研究泵控差动缸的控制策略。本文主要面向变量泵排量控制和执行器位置控制,研究闭式泵控差动缸系统的控制策略。为了对控制特性进行分析,利用AMESim和Matlab建立了泵控差动缸的液压和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了设计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变量泵、液控单向阀和液压缸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简化的变量泵模型基础上,根据滑模控制方法(SMC)建立了变量泵斜盘位置控制策略。滑模控制策略具有极强鲁棒性,在供油压力和斜盘惯量变化的情况下,仍能表现良好的控制性能。泵控差动缸回路同时具有供给能量和回收能量的功能,依据外负载和执行器的运行方向,定义了泵控差动缸回路的四相位工作模式。本文首次将自适应鲁棒性控制(ARC)应用于泵控差动缸系统。该ARC方法在系统大范围运动过程中,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通过在线参数自适应对系统的可变特性进行估计。在第五章中,ARC方法与传统的速度前馈控制加比例积分(PI+FF)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ARC的在线参数自适应极大地增加了执行器的位置精度。本文设计的新型变量泵排量控制策略--SMC,和泵控差动缸位置控制策略--ARC,形式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泵控差动缸系统的工业实现。
【关键词】:泵控差动缸 滑模控制 自适应鲁棒性控制 前馈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13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研究意义8
- 1.2 泵控差动缸回路8-14
- 1.2.1 国外泵控差动缸研究现状8-12
- 1.2.2 国内泵控差动缸研究现状12-14
- 1.3 液压系统控制14-15
- 1.4 课题研究内容15-16
- 2 泵控差动缸数学模型16-27
- 2.1 泵控差动缸液压回路16
- 2.2 变量泵模型16-21
- 2.2.1 变量泵排量调节系统17-19
- 2.2.2 斜盘控制惯量模型19-21
- 2.3 液控单向阀模型与溢流阀模型21-22
- 2.4 差动缸模型22-23
- 2.5 摩擦力23-25
- 2.6 仿真模型25
- 2.7 本章小结25-27
- 3 变量泵的斜盘倾角控制与四相位分析27-43
- 3.1 变量泵排量控制28-35
- 3.1.1 非线性变量泵模型28-29
- 3.1.2 变量泵模型线性简化29-30
- 3.1.3 变量泵模型非线性简化30-32
- 3.1.4 斜盘位置控制策略32-34
- 3.1.5 简化的斜盘位置控制策略34-35
- 3.1.6 斜盘控制仿真35
- 3.2 变量泵工作模式35-39
- 3.3 执行器速度前馈控制39-42
- 3.3.1 前馈增益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4 执行器的自适应鲁棒性控制43-55
- 4.1 泵控差动缸状态空间模型43-44
- 4.2 泵控差动缸模型线性化44-45
- 4.2.1 符号以及不连续映射44-45
- 4.3 ARC控制器设计45-54
- 4.3.1 步骤146-47
- 4.3.2 步骤247-50
- 4.3.3 步骤350-54
- 4.4 控制器简化与非确定性量的选择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5 模型验证与仿真分析55-68
- 5.1 轨迹信号(位移、速度信号)56-58
- 5.1.1 模拟轨迹信号56-57
- 5.1.2 检测的轨迹信号57-58
- 5.2 控制性能分析58-67
- 5.2.1 检测信号作为测试信号58-63
- 5.2.2 模拟信号作为测试信号63-67
- 5.3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3-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巍;陈文学;穆祥鹏;郭晓晨;;长输水渠道前馈控制时间研究[J];水利学报;2009年11期
2 王志强;姜洪源;KAMNIK Roman;;辅助起立机器人反馈控制与速度前馈控制性能对比[J];机器人;2012年06期
3 苍永泉;;前馈控制在导弹控制回路设计中的应用[J];战术导弹技术;1981年03期
4 栾尊禄;计算机前馈控制技术的应用[J];航天工艺;1998年04期
5 缑新科;管佩刚;;基于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的结构振动抑制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3期
6 谢英备;;用于燃料热值变化的空气前馈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6年06期
7 任要正,庞思勤,唐水源;前馈控制方法在非轴对称表面加工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张建华;李宏胜;葛红宇;滕福林;;基于前馈控制的压电单轴实时位移控制系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杨世锡,,吴昭同,严拱标,虞文华;数控三角轴磨床前馈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04期
10 贾鹏宇;李艳;王蓓蓓;郑琼林;;高阶变换器拓扑的前馈控制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耀军;索宝祥;;我国古代前馈控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阎耀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3 扈忠华;;前馈控制在抄纸定量控制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及报告汇编[C];2004年
4 阎耀军;王革;侯静怡;;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金伟;张宏勋;;模糊前馈控制及应用[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曾丽英;雷有萍;雷霖;;前馈控制理论在预防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前馈控制与护理安全盲点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邱志成;;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压电智能板前馈控制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9 段晓钢;柴天佐;;一种隐式鲁棒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李红;阎耀军;;基于前馈控制的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广菁;新科技革命将呈现新人文特点[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莉;新疆喀什地区政府反恐前馈控制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陈t
本文编号:264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