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增材制造零件中集成热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3D增材制造零件中集成热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程中常见的多种疲劳失效都与零部件温度过高有关,究其原因是散热系统不能及时地转移热源处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的积累引发局部高温。有效散热、快速转移过热点热量从而降低零件工作温度峰值是提高其承载能力、延长工作寿命的重要措施。不同于传统的单相流冷却方式,热管是利用气液两相循环转变且无需外力驱动的高效热传导元件。但是目前热管面临吸液芯传热能力不足,传统制造工艺加工困难,散热方式单一等困境。本文首创立足于3D增材制造集成热管于零件于一体的新概念和新型加工方法,提出了新型吸液芯结构的设计理论,制定了增材制造热管新工艺流程。所提出的新设计理论与制造方法有助于开拓热管新的应用市场和探索新型多功能自散热机械零件的发展道路。3D增材制造技术使得复杂内部结构的加工成为可能,因而有望产生不同于已有吸液芯的更有效的热管结构。本文首先推导了梯形沟槽微吸液芯的有效毛细半径、最大毛细压力、孔隙率、渗透率等基本参数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梯形沟槽微热管在多种情况下的传热极限的理论模型。通过对传热极限的分析说明了吸液芯的结构参数对热管传热性能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毛细压力与渗透率这一对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吸液芯的渐变模型设计理论。制定了结合传统热管制造技术与新兴增材制造技术的新型热管制造工艺流程。利用EOS M280金属3D打印机制造了4根直线型新型沟槽微热管。然后,利用搭建的热管传热性能实验平台,测试了4根梯形沟槽微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3D制造的微热管具有良好的热响应特性和均温特性;使用渐变模型设计的深沟槽微热管具有更好的导热能力。最后,对微热管进行切割后观察测量其成型效果,结果表明微热管结构参数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这些结果说明在3D增材制造的帮助下,热管导热性能可在减小热管空间的同时得到进一步提高,热管可能成为机械零件的一部分从而使后者具有自动热平衡功能。这一新设计方法和3D增材制造热管的尝试对未来多功能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有积极探索意义。
【关键词】:热管 吸液芯 增材制造 传热性能 多功能零部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主要符号9-11
- 1 绪论11-25
- 1.1 引言11-13
- 1.2 热管及其吸液芯的研究进展13-20
- 1.2.1 热管的工作原理13-14
- 1.2.2 微型热管的研究现状14-15
- 1.2.3 吸液芯的类型及应用15-20
- 1.3 热管的制造工艺20-21
- 1.4 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21-22
- 1.5 本文的目标及研究内容22-25
- 1.5.1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22-23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23-25
- 2 梯形沟槽微热管的传热理论25-33
- 2.1 引言25
- 2.2 梯形沟槽吸液芯的参数模型25-27
- 2.2.1 最大毛细压力26
- 2.2.2 孔隙率26
- 2.2.3 渗透率26-27
- 2.3 热管的传热极限分析27-32
- 2.3.1 毛细极限27-30
- 2.3.2 沸腾极限30-31
- 2.3.3 携带极限31
- 2.3.4 冷冻启动极限31
- 2.3.5 黏性极限31-32
- 2.4 本章总结32-33
- 3 新型沟槽微热管的设计与增材制造33-47
- 3.1 引言33
- 3.2 适用于EOS M280型金属 3D打印机的三维模型33-35
- 3.3 沟槽吸液芯的设计35-41
- 3.3.1 沟槽参数的设计35-40
- 3.3.2 梯形沟槽微热管其他参数的设计40-41
- 3.4 增材制造成型的沟槽微热管主体41
- 3.5 热管主体材料与工作液体的选择41-44
- 3.5.1 工作液体42-43
- 3.5.2 相容性43-44
- 3.6 封装与充液44-46
- 3.6.1 清洗44-45
- 3.6.2 焊尾45
- 3.6.3 充液与封死45-46
- 3.7 本章总结46-47
- 4 新型沟槽微热管传热实验及分析47-65
- 4.1 引言47
- 4.2 实验装置47-49
- 4.2.1 加热系统47-48
- 4.2.2 温度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48-49
- 4.3 实验方案49-50
- 4.4 传热性能参数50-51
- 4.5 增材制造微热管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51-54
- 4.5.1 热响应特性51-52
- 4.5.2 均温特性52-54
- 4.6 梯形沟槽微热管传热性能54-59
- 4.6.1 充液对传热性能的影响54-56
- 4.6.2 加热功率对传热性能的影响56-58
- 4.6.3 倾斜与旋转对传热性能的影响58-59
- 4.7 渐变沟槽对传热性能的影响59-62
- 4.8 本章总结62-65
- 5 增材制造微热管的成型效果及应用65-77
- 5.1 引言65
- 5.2 增材制造微热管的成型效果65-72
- 5.2.1 轴向梯形沟槽成型分析66-69
- 5.2.2 周向沟槽成型分析69
- 5.2.3 增材制造微热管表面形貌分析69-72
- 5.3 增材制造热管的应用72-75
- 5.3.1 高性能的吸液芯72-73
- 5.3.2 空间适应强的热管73-74
- 5.3.3 集成热管的多功能零部件74-75
- 5.4 本章总结75-77
- 6 结论77-81
- 6.1 研究总结77-78
- 6.2 创新点78-79
- 6.3 不足与展望79-81
- 致谢81-83
- 参考文献83-89
- 附录8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热管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热管研讨会在大连召开[J];节能;2001年07期
2 胡亚范;热管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02年03期
3 张红,庄骏;热管技术研究、发展与工业应用(英文)[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2期
4 张学燕,郑尔历;浅谈热管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4年01期
5 郭新法;;热管技术的应用与开发[J];化肥设计;2006年01期
6 孙荟晶;孙世梅;;热管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7 吴启山;;热管技术在刀具散热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9年10期
8 源泉;;欧洲热管技术发展动态点滴[J];节能;1982年06期
9 王;;浙江省热管技术座谈会在杭举行[J];能源工程;1985年03期
10 陈凤章;;热管评论[J];机电设备;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昌;;热管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发展[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芳;王景刚;刘金荣;;热管技术应用于冷却塔节水的理论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永麟;;热管技术换热系统在铝合金熔化炉上的运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艳华;刘海;仇普新;胡士化;;热管技术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5 岳丹婷;李青;汤勇;谭志诚;;高效传热介质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船舶机电分册)[C];2002年
6 张小琳;周峰;马国远;;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季明明;冯善奔;石虎珍;;热管技术应用在轧钢冷床余热回收上浅谈[A];中国金属协会冶金设备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冶金设备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芳;王景刚;刘金荣;;热管技术应用于冷却塔节水的理论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孟勐;刘江涛;彭晓峰;;平板式热管的多孔芯设计[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孝保;张红;庄骏;;热管脱氢反应器研究与试验[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小毛;新一代再生热管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敖娟 通讯员 张燕;无机高效热管技术强势登场[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卢丹青 张莉敏;热管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N];江苏科技报;2007年
4 徐少亚 王启兵;江苏圣诺热管集团端出改制大餐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5 刘旭红 记者 杨蕾;我国已掌握气控钠热管研制关键技术[N];中国质量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冯威力 特约记者 徐少亚;热管技术热在节能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王春 实习生 李朵;热管技术为航天科技“升温”[N];科技日报;2004年
8 记者 张巍巍;美首次演示热管核裂变动力系统[N];科技日报;2012年
9 铁肘;新时代散热技术剖析“热管”[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实习记者 刘桂华;热管节能散热器[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开敏;轴向槽道热管传热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李金旺;环路热管多孔结构的毛细抽吸性能及其制备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3 M.G.捷曼尔;两相热虹吸管传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1998年
4 商福民;自激振荡流热管被动强化传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梁良;面向绿色切削的热管刀具散热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晨;用于电子冷却的平板热管均热器及其传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鲁祥友;照明用大功率LED热管散热器的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俊娇;高热流密度芯片用热管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复合微结构的优化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唐恒;基于无机热管冷却的干切削刀具切削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丁笑天;适用于造纸过程热管技术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4 薛轶宁;重力热管散热器的数值分析及优化设计[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向美;环路热管太阳能平板热水墙传热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金鹏;基于热管散热的高压LED光源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洁;一种一体台式机用热管型扣fin式散热器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邵阳学院;2015年
8 陈胜乐;压扁型超薄热管制造工艺及其传热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朱亚萍;板式分离型太阳能热水器环路热管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郑铭铸;相变力驱动机制的环路热管设计与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3D增材制造零件中集成热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