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线接触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与接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0:05

  本文关键词:线接触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与接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机器向高速高负荷的方向发展,高速重载齿轮的齿面常常产生点蚀和胶合失效等损伤。而传统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精确的方法来预测齿轮的承载能力以防止出现这些损伤且保证在许用载荷范围内齿轮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在电气化设备中,齿轮的电蚀现象也日益突出,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研究粗糙表面的电接触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电蚀失效的发生。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粗糙表面的接触问题的研究背景和工程意义,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粗糙表面模拟的研究现状、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粗糙表面电接触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将x、y两个方向的W-M函数相加的方法,来分形模拟仅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粗糙表面;通过改变分形维数和特征尺度系数的大小能有效表征粗糙表面的纹理特征;分析了分形维数和特征尺度系数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三部分提出了两个接触表面均为粗糙表面的弹性接触模型和弹塑性接触模型,得到了粗糙表面的接触应力分布、实际接触面积分布和Mises应力分布。对比了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的接触应力分布和Mises应力分布;比较了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接触面积的大小;分析了粗糙表面的弹塑性接触以及粗糙表面形貌对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第四部分基于所提出的粗糙表面弹塑性分形接触模型建立了粗糙表面的矩形斑点接触电阻模型;分析了负载、表面形貌及接触体的材料对实际接触面积和接触电阻的影响;计算了粗糙表面的平均接触压力、平均电流密度以及单个接触点的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得到了在某一恒定载荷下表面的平均接触压力、接触电阻和平均电流密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主要结论,指出了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粗糙表面 分形模拟 分形接触模型 实际接触面积 接触电阻 电流密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132.4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符号表12-14
  • 1 绪论14-34
  • 1.1 课题研究背景14-15
  • 1.2 课题研究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32
  • 1.3.1 粗糙表面模拟研究现状16-22
  • 1.3.2 粗糙表面接触研究现状22-30
  • 1.3.3 粗糙表面电接触研究现状30-32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32-33
  • 1.5 小结33-34
  • 2 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34-43
  • 2.1 引言34-35
  • 2.2 分形模拟模型35-38
  • 2.2.1 W-M函数模拟表面轮廓曲线35-36
  • 2.2.2 W-M函数模拟各向同性的三维表面36-37
  • 2.2.3 W-M函数模拟齿轮轮齿粗糙表面37-38
  • 2.3 模型可行性分析38-42
  • 2.3.1 粗糙表面的自仿射性38-39
  • 2.3.2 粗糙表面的纹理表征39-41
  • 2.3.3 粗糙表面的分形表达41-42
  • 2.4 小结42-43
  • 3 分形粗糙表面的弹塑性接触分析43-58
  • 3.1 引言43-45
  • 3.2 粗糙表面的粗糙度函数45
  • 3.3 弹性分形接触模型45-52
  • 3.3.1 接触应力的计算45-47
  • 3.3.2 接触区域的确定47-48
  • 3.3.3 网格的划分48
  • 3.3.4 方程的离散化48-49
  • 3.3.5 影响系数的计算49
  • 3.3.6 两接触体表面的原始距离49-50
  • 3.3.7 方程组的求解50-51
  • 3.3.8 Mises应力的计算51-52
  • 3.4 弹塑性分形接触模型52
  • 3.5 计算结果与分析52-57
  • 3.5.1 弹性接触分析53-56
  • 3.5.2 弹塑性接触分析56-57
  • 3.6 小结57-58
  • 4 分形粗糙表面的电接触分析58-78
  • 4.1 前言58
  • 4.2 接触电阻理论58-62
  • 4.2.1 接触电阻的概念与影响因素58-59
  • 4.2.2 接触电阻的形成机理59-60
  • 4.2.3 几种典型的接触电阻模型60-62
  • 4.3 接触电阻建模62-65
  • 4.3.1 表面的微观形貌62-63
  • 4.3.2 实际接触面积63
  • 4.3.3 接触电阻的计算63-64
  • 4.3.4 电流密度的计算64-65
  • 4.4 计算与结果分析65-76
  • 4.4.1 负载、表面形貌及材料对实际接触面积的影响66-72
  • 4.4.2 负载、表面形貌及材料对接触电阻的影响72-74
  • 4.4.3 电流密度计算74-76
  • 4.5 小结76-78
  • 5 总结与展望78-81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78-80
  • 5.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锦春,孟青山,冯萃峰,贺占平,章继高;尘土颗粒带电对电接触故障的影响[J];低压电器;2004年01期

2 邵淳波,章继高;镀金和镀锡表面的微动效应[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万小军;粗糙表面及界面的理论表征[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秦大同;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5 葛世荣;粗糙表面的分形特征与分形表达研究[J];摩擦学学报;1997年01期

6 葛世荣,索双富;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的研究[J];摩擦学学报;1997年04期

7 李刚;朱华;吕亮;;两种测度方法表征粗糙表面的效果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7期

8 冯秀;陆锋;;基于分形理论的粗糙密封表面接触模型[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年03期

9 尤晋闽;陈天宁;;结合面法向动态参数的分形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超峰;电接触测试中的显微观测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线接触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与接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39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