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散方案设计方法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8:39
本文关键词:结合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散方案设计方法及评价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进程加快,各大城市都在逐步完善其轨道交通系统,并将其作为城市的骨干交通网络,随之而来的运营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轨道交通枢纽客流量大、结构复杂、形式多变,枢纽中人员的安全疏散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这类疏散难的站点,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结合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疏散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方法。在缺乏实际疏散数据情况下为换乘枢纽提供有时空针对性的疏散方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讨论了轨道交通枢纽中影响安全疏散主要因素,提出了结合仿真的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散方案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评价和优化措施等的一系列疏散方案分项设计方法,通过合理的流程将各个分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组织成一套完整的疏散方案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定性列举了枢纽站疏散流线组织设计方法;阐述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网络化的过程;定义路径中各个设备的阻抗;在用户最优分配的原则下,给出疏散流量的分配方法;建立结合仿真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方案评价,最后提出优化方案。 在复兴门换乘枢纽实例应用中,本文选取该站高峰时段的四种有代表性的情况,对它们进行了疏散方案设计。实例中,阻抗计算以及模型的求解都应用了简化方法,同时结合legion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最终给出了该站在高峰时段的疏散方案集。 本文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疏散方案设计方法对于两条线路的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有一定的普适性,对于线路较多的结构有对称性的换乘枢纽也可以适用,是一种较为简便且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安全疏散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轨道换乘枢纽 仿真 疏散方案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293.5;U29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现状15-17
- 1.4.1 疏散理论模型研究15-16
- 1.4.2 疏散仿真研究16
- 1.4.3 疏散方案设计方法及评价研究16-17
- 1.4.4 现状小结17
- 1.5 技术路线17-20
- 2 安全疏散影响因素讨论分析20-28
- 2.1 疏散人员特性分析20-23
- 2.1.1 疏散人员生理特征20-21
- 2.1.2 疏散人员心理特征21-22
- 2.1.3 人群行为特征22-23
- 2.2 站内集散设施特征分析23-26
- 2.2.1 站台23
- 2.2.2 站厅23-24
- 2.2.3 楼梯和自动扶梯24-25
- 2.2.4 通道和自动步行道25
- 2.2.5 检票闸机25
- 2.2.6 引导标识25-26
- 2.3 安全疏散时间标准26-28
- 2.3.1 规范要求26
- 2.3.2 安全疏散准则26-28
- 3 疏散方案设计方法28-48
- 3.1 概述28-30
- 3.1.1 方案设计原则28
- 3.1.2 方案内容定义28-30
- 3.1.3 个体的疏散流程30
- 3.2 仿真软件对比选择30-31
- 3.3 疏散流线组织设计方法31-32
- 3.3.1 源头控制法31-32
- 3.3.2 物理切割法32
- 3.3.3 提高流速法32
- 3.3.4 诱导法32
- 3.4 疏散路径流量分配方法32-42
- 3.4.1 基于用户最优的流量分配32-34
- 3.4.2 疏散路径网络化34-36
- 3.4.3 路径阻抗函数36-42
- 3.4.4 分配的求解算法42
- 3.5 评价指标和方法42-45
- 3.5.1 综合评价指标——疏散时间42-43
- 3.5.2 局部评价指标——空间利用率、拥挤点通过速度、疏散(时间)地图43-45
- 3.5.3 评价方法45
- 3.6 疏散方案优化措施45-46
- 3.6.1 设置移动护栏45
- 3.6.2 自动扶梯反转45
- 3.6.3 列车辅助疏散45-46
- 3.6.4 增设标识及工作人员引导46
- 3.6.5 开辟专用疏散通道46
- 3.7 结合仿真的疏散方案设计流程46-48
- 4 结合LEGION仿真软件的复兴门换乘枢纽高峰时段疏散方案设计48-80
- 4.1 仿真环境的建立48-51
- 4.1.1 枢纽站布局结构阐述48
- 4.1.2 枢纽站基础数据48-50
- 4.1.3 仿真中参数的确定50-51
- 4.2 地铁枢纽站疏散需求量估算和人员分布特点分析51-53
- 4.2.1 列车内乘客数估算51
- 4.2.2 站台人数及分布特点51-53
- 4.3 复兴门地铁枢纽站疏散方案设计53-80
- 4.3.1 疏散情况分类53-54
- 4.3.2 各情况疏散流线组织设计54-58
- 4.3.3 案例中阻抗函数和模型简化求解58-60
- 4.3.4 各情况分配方案求解60-71
- 4.3.5 流量分配方案仿真71-80
- 5 疏散方案仿真结果评价及方案优化80-94
- 5.1 疏散时间评价80
- 5.2 空间利用率评价80-82
- 5.3 拥挤点通过速度评价82-86
- 5.4 疏散(时间)地图评价86-87
- 5.5 疏散方案的优化87-94
- 6 结论94-96
- 6.1 结论94
- 6.2 展望94-96
- 参考文献96-10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全,陈宝智;人在火灾中避难的一般行为特征[J];安全;1997年01期
2 卢文刚;彭静;;广州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3 张培红,陈宝智;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田娟荣;周孝清;郑志敏;;地铁人员疏散特征的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1期
5 吴正;王昀;沈俊彦;;地铁候车厅客流疏散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三兵;陈峰;李程垒;;对地铁站台集散区客流密度与行进速度的关系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12期
7 彭进;陈三明;;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组织优化方案设计[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宋卫国,于彦飞,陈涛;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J];火灾科学;2003年02期
9 蒋济同,李华军,焦桂英;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可靠性评估[J];火灾科学;1997年01期
10 胡明伟;史其信;;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03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32600.html